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至少有20种,我国和美洲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不仅减产严重、品质变劣,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机理研究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从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等省采样,经分离鉴定得到34个菌株,以意大利采集的3个菌株为对照,观察37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利用特异引物Fg16F/R、FaF/R、Fc01F/R引物进行基因型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以上菌株的RAPD和AFLP分子标记多态性,依此对37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选择不同致病力的菌株,研究其致病力与其产碱性蛋白酶的相互关系,并对碱性蛋白酶进行特性分析。结果如下: 1.根据Nelson(1983)的分类系统及镰刀菌特异引物基因型鉴定,37个菌株都属于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SCAR引物扩增产物分为Type1、Type2、Type5等3种带型。 2.RAPD和AFLP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高度的多态性。RAPD聚类分析将37个菌株分为5个类群,AFLP聚类分析也将其分为5个类群,从两种分子标记得出的聚类结果看,来自意大利的菌株与我国菌株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江淮流域收集菌株的聚类结果与来源地区有关,类群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培养性状无明显的相关性。 3.以6个不同致病力菌株进行产碱性蛋白酶活性研究,发现致病力的强弱与其产碱性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碱性蛋白酶可能与真菌的致病性有关。 4.将碱性蛋白酶提取纯化后,利用蛋白酶活性电泳的方法对其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0-40℃,最适反应pH7.5-8.5,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