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英雄、颂英雄,关于英雄的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英雄叙事以题材上的独特性,具备了区别于其他题材作品的鲜明个性。本文首先从美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英雄叙事的特征和功能。英雄叙事的基本审美特征是悲壮,主要是因为英雄叙事所表现出的审美特征是崇高和悲剧性的结合形态,这种结合形态是作为英雄的主人公本身所具备的性质,也是英雄叙事表现英雄主义品格重要方式;同样因为题材的独特性,英雄叙事具备独特的接受心理结构,影响这种心理结构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接受者对英雄叙事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经验;英雄叙事以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为根基,英雄叙事的繁荣有效地促进了人类这种永恒的崇拜心理,所以英雄叙事具备宗教性的效用;此外,当英雄叙事同政治意识形态结合,当英雄叙事成为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载体时,英雄叙事又具备了政治历史和教育效用。 以中国当代军旅文学为框架,笔者发现英雄叙事呈现出高扬、转向、消解、重构的独特景观。 十七年的英雄叙事高扬英雄主义品格,原因是当时文艺政策的直接推动和政治社会心理的表达,主要表现为与战争、战斗直接联系,英雄塑造的理想化追求,宣讲式的话语风格和强大的政治教育功能。新时期是英雄叙事在经历十七年和文革后的自觉转向阶段,主要表现在这一阶段英雄叙事对于人性的高度重视,比如不回避英雄身上的缺点、结合英雄叙事反映文革“伤痕”、重视英雄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等。随着市场经济因素对文学的渗透以及各种文学思潮对英雄叙事的影响,文学中蔓延着一种消解英雄主义的思潮;本文主要从文学内部分析了英雄叙事受到消解的原因,认为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和戏说文学、搞笑文学等是直接因素。面对被消解的困惑,英雄叙事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以石钟山为代表的作家们通过对传统英雄叙事创作的重构,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这种重构突出表现在继续高扬革命英雄主义旗帜、英雄传记式的叙事、英雄塑造更加平民化、家庭婚姻题材比重加大等方面。 通过描述英雄叙事在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变化过程,本文试图说明这种变化过程不但同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思潮有关,而且始终同“英雄之崇高”、“人之人性”、“文学外部环境”三个因素紧密相联。英雄叙事在中国当代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其实就是这三个因素此消彼涨的结果。高扬和极端阶段过于张扬“崇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