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一直饱受毒品的危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毒品肆虐的局面与我国发展事业形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全国吸毒人员、强戒人员数量都不断增多,吸毒同时导致大脑神经的损害和传染病的传播,戒毒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虽然我国乃至全球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毒品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效果甚微。习总书记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戒毒工作视为司法行政的一项重点工程。从我国戒毒实践来看,强戒人员能否顺利完成再社会化已经成为戒毒成功与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保证戒毒成效、预防复吸的重要性因素。 虽然我国政府禁毒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在戒断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大多数吸毒人员的往往经历吸毒——戒毒——复吸毒的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完成从生理脱毒到身心脱毒的转变。从根本来说,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戒毒模式和法律未能摘除戒毒者身上的标签意识,吸毒人员未能获得有效的后续管理、社会保障和法律支持。 本文通过强戒人员再社会化问题为研究背景和对国内国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强制戒毒、社会支持、再社会化有关概念,并介绍回归社会心理学、戒毒矫治法学等理论基础,收集整理广东省强戒人员基本状况以及某戒毒所近五年出所后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的情况,结合广东省有关调研信息,针对再社会化过程中遇到主要问题,在教育矫治模式、接茬、社区康复戒毒、跟踪帮教及回归社会等工作方面分析强戒人员再社会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影响强戒人员再社会化问题的主要因素。最后以强戒人员再社会化主体为切入点,在政府、强戒所、家庭、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学校等相关方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强戒人员身心能够早日康复,在家庭、职业、交往等主要维度全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