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nt通路探讨经筋针刺调控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的机制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动物模型,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股四头肌结构功能以及与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相关的生肌分子标志物的影响,进而探索再生修复相关通路(Wnt/β-catenin)介导的针刺结筋病灶点促进KOA大鼠股四头肌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经筋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6周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KO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结筋病灶点组(简称:病灶点组)、针刺经穴组(简称:经穴组),每组11只(1只用于检验模型是否成立,10只用于指标检测)。模型组、病灶点组、经穴组采用膝关节制动造模方法制备KOA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正常组和模型组两组大鼠每日用固定器固定20min,连续进行14天;将病灶点组大鼠每日固定于固定器,类比《中国经筋学》中膝周结筋病灶点定位,视循膝关节经筋触诊结果,在大鼠右后肢股前侧的股直肌肌腱抵止处,腹股沟部的股直肌肌腱抵止处,以及臀后侧半腱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当坐骨结节处软组织的拘挛、结节处标记结筋病灶点,并且对以上3个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干预,一次20min,连续干预14天;将经穴组大鼠每日固定于固定器,针刺右后肢犊鼻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一次20min,连续干预14天。在形态学方面,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肢的大腿围度、股四头肌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的形态结构;在行为学方面,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肢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和改良Lequesne MG膝关节功能指数,采用步态分析技术测量各组大鼠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最大压强、摆动速度以及站立时间等步态参数;在分子生物学方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以及GSK3β、β-catenin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 mRNA表达。实验相关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各组大鼠右后肢大腿围度变化: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腿围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大鼠大腿围度显著升高(P<0.05)。2.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质量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绝对湿重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绝对湿重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显著高于经穴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肌湿重维持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肌湿重维持率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四头肌肌湿重体重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肌湿重体重比值显著升高(P<0.05)。3.各组大鼠右后肢步态参数变化情况比较(1)爪印面积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爪印面积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爪印面积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爪印面积显著增加(P<0.05)。(2)最大接触面积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最大接触面积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最大接触面积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最大接触面积显著增加(P<0.05)。(3)最大压强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最大压强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最大压强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最大压强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经穴组(P<0.05)。(4)摆动速度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摆动速度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摆动速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摆动速度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经穴组(P<0.05)。(5)站立时间变化情况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站立时间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站立时间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站立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4.各组大鼠右后肢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降低(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病灶点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经穴组(P<0.05)。5.各组大鼠改良Lequesne MG膝关节功能指数比较:膝关节制动法制备KOA大鼠改良Lequesne MG指数显著升高(P<0.05)。针刺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改良Lequesne MG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改良Lequesne MG指数显著降低(P<0.05)。6.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HE染色结果分析:正常组肌纤维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模型组肌纤维形态改变,结构破坏;病灶点组肌纤维结构较完整,可见再生的肌纤维;经穴组肌纤维结构有所恢复,但肌纤维之间间隙较大。7.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生肌分子标志物免疫组化结果:7.1形态学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的免疫反应阳性染色结果均呈棕黄色,其中Pax7、MyoD和MyoG在各组大鼠股四头肌中的免疫阳性反应表达在肌纤维的细胞核上,MyHC1免疫阳性反应表达在肌纤维的胞浆中。7.2积分光密度值比较结果:(1)Pax7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与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经穴组(P<0.05)。(2)MyoD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与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经穴组(P<0.05)。(3)MyoG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与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4)MyHC1积分光密度值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8.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 mRNA的表达情况:(1)Pax7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2)MyoD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经穴组(P<0.05)。(3)MyoG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4)MyHC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以及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9.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1)Wnt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2)GSK3β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病灶点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3)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4)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10.各组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Wnt、GSK3β、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相对含量以及GSK3β、β-catenin蛋白磷酸化水平:(1)Wnt/β-acti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2)p-GSK3β/GSK3β: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病灶点组显著升高(P<0.05)。(3)p-β-catenin/β-cateni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均显著下降(P<0.05),病灶点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4)Cyclin D1/β-acti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病灶点组和经穴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病灶点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1.针刺结筋病灶点可以重塑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增加KOA大鼠患侧后肢腿围以及肌肉质量,从而改善KOA大鼠股四头肌的病理形态。2.针刺结筋病灶点可以有效增加KOA大鼠患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纠正患侧后肢的异常步态以及降低KOA膝关节功能指数,从而改善KOA大鼠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异常。3.针刺结筋病灶点能显著提高KOA大鼠患侧后肢股四头肌Pax7、MyoD、MyoG、MyHC1等生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促进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实现对受损骨骼肌的再生修复。4.针刺结筋病灶点能够调节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Wnt/β-catenin通路介导的骨骼肌干细胞再生修复可能是经筋刺法改善KOA大鼠股四头肌形态结构及功能的作用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由于非自治演化方程与许多物理现象的相关性,理解非自治演化方程的长时间行为的问题通常认为是很重要的.本文研究了在无界欧几里得域上的一些非自治演化方程的拉回渐近行为.本文致力于研究在一个希尔伯特空间H上的如下非自治演化方程:(?)其中A是一个在V→ H上的无界正定线性算子,B和R是V上的非线性算子.在第一部分,当外力不需要有界、不需要近似周期、也不需要平移紧时,证明了在无界区域上上述模型的拉回吸引子的
目的:《黄帝内经》(下文简称为《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其所涉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均与骨伤科疾病密切相关,因而本文主张用整体观来理解和阐释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本研究以《内经》骨伤科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为出发点,对《内经》中筋骨解剖、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养生康复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考据学角度对“筋”和“骨”相关术语在《
目的:本研究基于“天人合一观”视角,从天文、历法等术数范畴探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时间医学重要理论范畴发生的历法背景与思想基础,对天文历法要素参与《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渗透和影响加以综合的、动态的考察,总结、归纳出《内经》中人体各类生命节律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力图充实、完善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应用提供规范、准确、详实可靠的文献支撑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
目的:人体形体结构理论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系统阐述了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诸方面,《黄帝内经》也是众多人体形体结构术语的源头。本研究以《黄帝内经》人体形体结构术语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文献学和古代汉语训诂学的方法,对形体结构术语进行整理归类,重点关注其中的复音术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术语),对其进行名义考辨,在训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基础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灸贴贴敷“脾俞”结合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干预效果以及对MAPKs途径相关蛋白的影响,从MAPKs途径的角度部分揭示中药灸贴贴敷结合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为临床“从脾论治”高血压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SPF级,雄性,14周龄,体重220g~250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和京都种大鼠(WKY)8只。WKY大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治疗机制及主要通路,通过动物实验予以验证。材料与方法: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0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患者。纳入病例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理论探讨三个部分。临床研究是辽宁省中医药临床学(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课题——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一部分,基于张兰教授研制的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从主客观评价该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患者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EAT肝郁脾虚模型,从mi RNA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探讨逍遥散加味的疗
目的:探索眼针对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眼针干预后,对MCAO/R大鼠脑组织尼氏体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究眼针能否通过促进尼氏体恢复,促进血管新生,增加Wnt3a、β-catenin、LEF1及HIF-1α因子的表达,以减轻脑损伤,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希望能够通过此研究为临床眼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选用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
目的:探究德国K5M眼表分析仪用于干眼泪膜分度诊断的诊断价值,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检查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总结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的眼表检查及危险因素的规律性。总结左韬教授运用杞参方论治“气阴两虚证”干眼的经验。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探究杞参方治疗干眼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筛选出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生物过程、信号通路等。基于中药网络药理
目的:1.观察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直观量化依据;2.基于网络药理学从分子水平探究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具体药理作用机制;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补正续骨丸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补正续骨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收治的78例激素性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