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长性状,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名优养殖品种,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生物学特性、生活史类型、毒理学、疾病防治和人工繁育与养殖等方面,对其饥饿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没有开展。本试验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生化组成、部分消化酶活性及DNA、RNA、RNA/DNA比率的影响,并对厚颌鲂幼鱼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试验共设5个组,每组设3个平行,另设一饥饿取样组,即在室温24.5~29℃条件下分别饥饿0d、2d、4d、7d和14d,饥饿结束后再分别投喂28d、26d、24d、21d和14d。饥饿开始前、饥饿结束时和恢复投喂结束后分别取样测定各组幼鱼的体重、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饥饿开始前、饥饿结束时和恢复投喂后的4d、8d、12d和16d分别取样测定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的DNA、RNA含量,并计算RNA/DNA比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各饥饿处理组厚颌鲂幼鱼的体重在饥饿前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处理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鱼体鲜重不断下降。各饥饿处理组的体重损失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饥饿7d和14d组的体重损失率显著大于饥饿2d和4d组(P<0.05)。厚颌鲂幼鱼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试验鱼的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S1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S4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2和S7组食物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试验鱼食欲明显增强,摄食率除S4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致饥饿2d、4d、7d和14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时,饥饿2d组的鱼体重增加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存在完全补偿生长现象,而饥饿4d、7d和14d组体重增加量低于对照组,属于部分补偿生长。食欲增强,提高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是厚颌鲂幼鱼实现补偿生长的机制之一。2.饥饿过程中,厚颌鲂幼鱼鱼体的水分和灰分百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的百分含量及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在不断下降,粗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但变化不显著。饥饿前期,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迅速降低,饥饿2d组与对照组已经呈现显著差异,随后肌糖原含量降低程度开始减缓,饥饿2d、4d、7d和14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肝糖原饥饿14d组与饥饿2d组相比差异显著;粗脂肪百分含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饥饿处理组之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蛋白质百分含量降低趋势不明显,饥饿2d、4d和7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饥饿后期则略有不同,糖原含量降低幅度减小,粗蛋白百分含量降低幅度在增大,饥饿14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这表明厚颌鲂幼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首先动用体内贮存的糖原作为能源物质,随后是脂肪,最后才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厚颌鲂幼鱼体内水分和灰分百分含量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粗蛋白百分含量和肌糖原含量逐渐上升至对照组水平,粗脂肪百分含量和肝糖原含量随饥饿和恢复时间不同与对照组有所差异。3.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脏和肠道组织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之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则是先有所升高然后再下降。饥饿前期,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下降幅度较大,饥饿2d后,肝脏和肠道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已呈显著差异水平。继续饥饿,厚颌鲂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下降趋势逐渐变缓。淀粉酶活性在饥饿前期有所升高,肝脏淀粉酶活性在饥饿2d后开始下降,肠道淀粉酶活性在饥饿4d后才开始下降。恢复投喂后,消化酶活性则迅速回升,肝脏和肠道的蛋白酶、脂肪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肝脏的淀粉酶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肠道的淀粉酶活性则随饥饿和恢复时间不同有所差异,饥饿2d、4d和7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饥饿14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4.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DNA含量在逐渐升高,RNA含量逐渐降低,RNA/DNA比率也在逐渐降低。恢复投喂后,DNA、RNA含量及RNA/DNA比率随饥饿和恢复时间不同呈现不同变化。除饥饿14d组的肌肉组织外,各饥饿处理组的DNA含量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除饥饿14d组外,各饥饿处理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RNA含量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饥饿2d、4d组的肝胰脏和肌肉RNA/DNA比率在恢复投喂后均上升至对照组水平以上,饥饿7d组肝胰脏RNA/DNA比率在恢复投喂12d后达到并超过对照组水平,饥饿7d和14d组肌肉的RNA/DNA比率在整个恢复投喂过程中始终没有达到对照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