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航站楼改扩建设计研究——以榆林榆阳机场扩建工程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现今世界上民航运输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扩充现有机场的容量成为我国民航业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改扩建机场数量的增长及比例的上升十分显著。我国机场的建设有循序螺旋上升的特征,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总体原则。航站楼功能分布、旅客流程、技术设备、服务设施等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替换和改建。另一方面,飞机的大型化、旅客吞吐量的增长、陆侧交通方式的变更以及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都催化了航站楼的更新扩建。  本文在已有的航站楼设计理论基础及航站楼改扩建实例之上,着眼于中小型航站楼的改扩建方式研究。通过对中小型航站楼基本特征的分析及对改扩建特征的总结,结合实例调研,提出了我国中小型航站楼改扩建策略并经由设计实践加以验证。  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提出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合理研究框架。第二,文章概述了中小型机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明确中小型机场的分类。对中小型航站楼的功能布局、功能构成和工艺流程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之为基础总结航站楼改扩建的背景以及基本的改扩建特征。第三,本文选取三个我国典型的中小型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从改扩建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入手,阐述航站楼设计方案和改扩建方式,并结合理论对其改扩建工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改扩建模式。第四,在理论研究与实例调研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我国中小型航站楼改扩建的设计策略,针对四个前提下的九种情况提出各自不同的改扩建手段。最后,详实的解析榆林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这一设计实践,对上文提出的改扩建策略进一步加以验证。  本文试图探索出高效率、高质量的中小型航站楼改扩建设计方式,提升改扩建工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宜性,以期能够对今后的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建设中如何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在我国逐步迈向全面现代化同时,医疗建筑也有自己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出现了新型医疗模式。医疗建筑是人类经历“生、老、病、死”的处所,医疗建筑与社会稳定、
城市空间作为一个融合各项元素的综合体,其发生和演变背后的驱动力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的研究重点——事件也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事件对于城市空间的演变有着重
当前,我国中等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以私人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所诱发的诸多问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面临着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发源之地,存在着大量废弃的、闲置的旧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
1980年国家建委提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至今已有27年,其间经历了几次修订,但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未有根本变化。伴随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居住区公共服
城市化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普遍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更多地获得社会服务以及文化、政治与宗教参与联系在一起的,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发生着全球化,两者的结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科技产业园、创意产业园以及总部办公等形式出现的低密度办公园区逐渐兴起。低密度办公园区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它的空间营造以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特的自然地理区域,其地貌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发育最为典型,但是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地貌性质复杂,植被荒漠化与日俱增,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