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渐严重,水体发生蓝藻水华屡见不鲜,由蓝藻水华引起的水体受蓝藻毒素污染而引起生物中毒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对水体中蓝藻毒素的监控尤其对饮用水源地水体及其重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一类由蓝藻门微囊藻属下微囊藻代谢产生的毒素,主要对肝脏、肾脏造成功能性损害。研究发现能产生微囊藻毒素的蓝藻有铜绿微囊藻、可疑微囊藻、少数鱼腥藻、颤藻等,尤其以铜绿微囊藻最为常见。本文以实验室培养的FACHB-905型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建立新鲜FACHB-905型铜绿微囊藻胞内毒素RP-HPLC测定方法;针对含低浓度MCs水体,设计实验装置并利用单因素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完善水体中MCs测定的前处理环节;以贵州省阿哈水库为例,进行为期5个月(165次)的周期性微囊藻毒素监测,结合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数据,统计分析得到阿哈水库微囊藻毒素周期性分布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明确贵州省高原水库阿哈水库微囊藻毒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为水库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在探讨RP-HPLC法测定FACHB-905型铜绿微囊藻胞内微囊藻毒素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L9(34)设计,确定出甲醇浓度60%,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50 min,固液比1:15 g/mL,提取温度50℃为供试液制备的最佳条件;通过方法学考察,流动相组成为:乙腈-0.02%TFA溶液梯度洗脱分离效果最佳,此时两者分离度为9.21,最佳吸收波长为238nm,精密度良好(mc-rr,rsd%=0.79%;mc-lr,rsd%=1.08%;n=6);供试液室温放置48h内稳定(areamc-lr:rsd%=1.92%);制备供试液方法重复性良好(浓度mc-lr:rsd%=3.3%);在0.019~0.154μg/ml线性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mc-rr=38094x+421.21,r2=0.9997,ymc-lr=23223x+2921.1,r2=0.9999),采用无限稀释方法,确定出mc-rr和mc-lr绝对检出限达到9.5ng(ppt),定量限达到0.019μg(100ppm);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mc-rr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0.86%),所得mc-lr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0.97%),验证实验显示mc-lr含量平均值0.5190μg/ml(rsd%=0.80%),mc-rr未检出;建立rp-hplc法测定fachb-905型铜绿微囊藻胞内微囊藻毒素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2)针对水体中mcs的测定,采用spe-c18固相萃取小柱,自主设计样品前处理装置,采用响应面onefactor法优化实验,进行方差分析(p<0.01),得到前处理条件:依次用纯水25ml淋洗除去极性较大杂质;30%甲醇25ml淋洗除杂,弃去;80%酸化甲醇(0.02%tfa)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40℃旋干,100%甲醇定容至1ml得供试液;选择培养基溶液和野外水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培养基mc-lr平均值为0.7048μg/l;野外水样mc-rr平均值为0.4177μg/l,mc-lr平均值为0.5547μg/l。(3)基于rp-hplc测定方法与spe前处理方法,对阿哈水库水体中mc-rr、mc-lr周期跟踪性监测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丰度的时空变化呈现滞后性,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出现晚于蓝藻丰度;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氮磷含量对MC-LR的分布有较强影响(P<0.05),但氮对于MC-LR的限制性高于磷,同时水温也是影响MC-LR分布的主要因素(P<0.05);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状态下经历90±5 d后含量降低至极低水平,但蓝藻的幼体芽孢沉入底泥,来年条件合适仍然具有较高爆发水华风险,引起饮用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