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勒斯坦问题虽然整体上趋于边缘化,但仍然改变不了其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实质,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行动依然是国际事务中的关注点之一。本文以英国委任统治时期以来的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运动为考察对象,力求探寻除武装暴力斗争之外,巴勒斯坦人为实现生存、发展及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另一种更为普遍、但往往被忽视的抵抗方式,为解读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及巴以冲突提供更为全面、深刻的历史视角。第一章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开始扶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该运动在巴勒斯坦的发展、壮大成为可能,但同时却对原有的巴勒斯坦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巴勒斯坦人发起了持续不断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并于1936年达到高潮。最后由于巴勒斯坦精英内部的分裂、犹太人所占据的优势及阿拉伯国家未给予有效的支持等因素而失败。这时期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以一种反作用力在客观上推动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巴勒斯坦武装暴力抵抗行动的兴起;最后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在理论构建方面提供了历史经验的起点。第二章论述了1967年“六五”战争之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建立起殖民性质的统治。作为对以色列占领的回应,流亡在外的巴解组织发起了武装暴力斗争,但在70年代之后很快走向式微。在此情况下,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积极展开以建设民间组织为核心的非暴力动员,并在1987年爆发的大起义中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非暴力抵抗运动。大起义虽然最后由于以色列的镇压、巴解组织未给予积极的支持及非暴力行动本身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走向失败。但是,这场以非暴力为特征的大起义却在客观上提升了巴解组织的地位、迫使约旦退出对西岸地区的控制、并促使以色列转向政治谈判。最后还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三章分析了二十一世纪元年,巴勒斯坦人出于对奥斯陆和平进程的绝望,爆发了以党派主导的无序的武装暴力抵抗行动。在暴力对抗所造成的不利情形下,巴勒斯坦民众以以色列修建隔离墙为时间点发起了非暴力抵抗运动,并逐渐发展为持续至今的反占领运动。在巴以关系的范围之内,以色列的消极回应与巴勒斯坦内部动员力的不足,是这一时期巴勒斯坦本土非暴力抵抗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章讨论了2005年巴勒斯坦民间组织发起的“抵制、撤资、制裁”(BDS)运动。作为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运动最新的发展形式,BDS运动立足于国际民间社会,以学术抵制与经济抵制为主,将“领土争端”的巴勒斯坦问题转化为“人权问题”,并推入国际舆论的探讨之中,以此追求形成对以色列的国际压力。BDS运动的发展挑战了以色列主导的话语叙事及其国际形象;拓宽了巴以问题在美国公共舆论和政治领域探讨的话语空间;开辟了巴勒斯坦对以斗争的新方向。结论部分首先总结了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运动特点:一、实践主体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不断变化;二、地理空间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三、对于普通巴勒斯坦民众而言,参与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直接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基于生存威胁,而不是建国等宏达大的政治目标;四、国际与地区局势对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策略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五、在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中,非暴力抵抗与武装暴力抵抗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同时在推动实现巴勒斯坦民族权利的目标框架内相辅相成。结论部分最后分析了在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政治派别无法推进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情况下,以BDS运动为代表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成为当前巴勒斯坦人对以斗争的战略趋势,其对未来巴以局势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赢得国际舆论中的“合法性”之战或在失败后再次转向极端的暴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