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重心已不再是研究如何教,而是研究如何学。同时,随着“个别化教学”理念的盛行,外语教学领域也开始了一场由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的教学转变的改革运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多的从学习者角度去研究和探讨外语的教与学。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现已被广泛地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并日渐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焦点。作为个体因素差异之一的学习风格研究更是备受关注。学习风格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其研究对师生双方都十分必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建构,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和作为学习者的自我,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弥补原有学习风格的不足和缺陷。目前对学习风格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风格的类型,影响学习风格形成的因素,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学习风格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等方面。而针对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的冲突,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匹配这方面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本文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及语言输入理论为框架,借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方式分别对曲阜师范大学和济宁学院的125名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以及10位大学英语专业的老师的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其目的在于了解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老师的教学分格所呈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教师在以学生学习风格为导向,调整教学风格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在新时期下能够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外语课堂的教与学。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的学生总体上偏爱体验、个体、动手和视觉学习,视觉学习紧随其后,而小组学习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学习方式。老师则更多的是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型教学风格,同时专家型、权威型教学风格仍然被一些教师所采用。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对比后,老师更加偏爱于听觉型和小组型的学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教学风格调整的实验班学生在后测中取得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p<0.05)未接受调整的控制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总之,若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学习风格便可能更好地安排教学。另外,老师还应帮助学生丰富学习风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因为研究表明学习风格成多样性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学习风格单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