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形态对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传递特性的影响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介质的热、质传递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因此对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特性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工程应用背景和科学价值。目前,对含湿多孔介质的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基于体积平均法,因而忽略了多孔介质内部微观结构影响。从微细观角度出发,对液体对含湿多孔介质的表观特征和宏观传输特性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含湿多孔介质宏观性质的具体影响因素。目前,对含湿多孔介质导热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导热系数与含湿率、颗粒粒径、温度等关系的确定,实验方面主要侧重于研究导热系数随水分含量等因素的变化趋势,而很少从微细观角度研究水分对含湿多孔介质表观性质和宏观传输特性的影响机理。不同含湿率下,液体在含湿多孔介质内部呈现不同的状态,进而影响颗粒的聚集状态,最终对含湿多孔介质的表观性质和宏观传递特性产生影响。本文中选用玻璃珠模拟堆积颗粒性多孔介质,选用纯水、0.01mol/LNaCl和0.02mol/L KCl溶液为液相介质,利用CCD结合体式显微镜对含湿多孔介质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含湿试样在不同含湿率下的表观体积,利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量了不同含湿率下的含湿试样的导热系数,并采用两相电极法对含湿试样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通过微细观观察实验发现,含湿率较低时液体在试样内部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液桥,含湿率较高时液体主要以联通形式存在。试样内部液体形态及分布的演化,导致液体对颗粒的作用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颗粒的聚集状态,最终导致含湿试样表观体积和导热系数的变化。另外,含湿试样电导率的增长速率在不同的含湿率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低含湿率时增长缓慢,而高含湿率时急剧增大,这与液体在试样内部的存在形态紧密相关。反言之,除了微细观观察实验,也可以通过电导率的测试结果确定含湿多孔介质内部液体形态发生转换的临界含湿率。本文基于具体实验建立了理论模型,推导了液体形态发生转换的临界含湿率与液体在颗粒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电厂对于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状态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电厂监测设备与水平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趋待解决。其中汽轮机漏汽现象就是一
我喜欢你,喜欢你的目光为我停留,喜欢你每时每刻的陪伴.我的喜欢太满,如若你也是同样的心意,请准时接受这些讯息,留在我身边,让我慢慢感受你的心意.rn因为身边有你,有你陪伴
期刊
导热率是固体材料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它对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展了建立保护热板法固体材料导热率测量装置的研究工
随着杂志的发展壮大,2002年10月,绿色大世界杂志社与花木盆景杂志社合并,成立新的花木盆景杂志社。2004年2月,《花木盆景》杂志开辟专栏,以各种形式纪念创刊20周年。4月,中国
论文比较详细的讨论了超临界水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氢键、密度、粘度、介电常数、离子积、溶解度、扩散系数)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显著特点,并对国内外有关超临界水氧化
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正逐步形成,对美有着较敏感的体验能力,可塑性也很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欣赏和创造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意义,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渗透;健康
POCT(Point-of-caretesting)操作简单,便携,能对样品进行实时现场分析,在临床应用和个体医疗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DNA结构和分子遗传机制的揭示,PCR逐渐成为
藻类生物质具有生长速度快、收获周期短以及生长环境广泛等优点,其在能源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藻类热值较低并且其灰分中碱金属含量高,单独气化会存在较多问题。本论文
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新能源在不断的被开发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乙醇浓度为99.5%以上的无水乙醇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由生物质发酵直接得到的乙醇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水,经过传统的蒸馏方法可脱除大部分水分得到浓度为95%左右的高浓度乙醇溶液;但是当乙醇溶液中乙醇浓度提高到92%以后,继续提纯的生产能耗将会大幅度增加,而且乙醇/水溶液体系在乙醇浓度达到95.57%(w/w)时存在共沸点,无法通过普通的蒸
流态化技术已经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流化床内部两相流动、传热及化学反应的物理机理和作用规律复杂性,目前为止对流化床的认识还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