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诗歌都占据着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和正宗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诗歌本身的蓬勃发展上,也体现在诗歌对其他文体的渗透和辐射上。古典小说中嵌入诗词的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小说萌芽时期,可见小说与诗歌的结合是根深蒂固的。而诗歌这种抒情文体在小说的叙事文体中占据了怎样的地位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本课题立足于古典小说中穿插诗词韵语这一传统艺术手法,先分析这一艺术手法产生的根源,再以三个有代表性的小说阶段为对象,概述了从魏晋笔记小说到唐传奇,再到宋元话本的小说演进中,韵文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把重点放在对明初章回小说的韵文框架的研究上。小说的韵文框架就是在整部作品中使用的韵文所形成的艺术体系,它既是与小说结合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又在某种程度上相对独立,在小说的叙事体系中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运用模式。章回小说不论从韵文的嵌入形式,韵文的使用习惯,还是韵文的运用模式上都大量地借鉴了前代小说创作的经验,特别是明初的几部章回小说,韵文框架呈现出与前代小说中的韵文一脉相承的风貌。但是这种继承不是简单的沿袭,而是经过多番探索和实践,根据小说题材、结构等具体特点而融汇成的新的模式。
文章要探讨的就是这种新的适应于章回小说艺术特点的韵文框架是如何形成的。因此选取了在章回小说萌芽时期出现的几部小说,在小说的韵文框架没有完全成型的调整期来观察它对前代小说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考虑到个人创作水平的差异及成书时间等因素,文章的研究重心锁定又在罗贯中著的三部小说上,即《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国演义》。这三部小说的成书时间都在元末明初,正处于章回小说从萌生到发展的时期,最能体现章回小说形成时期韵文框架的真实面貌。
论文主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三遂平妖传》的韵文框架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三遂》在韵文运用上的欠缺。
第二部分对《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的韵文框架深入解析,揭示其中继承和革新的部分。
第三部分探讨《三国演义》已经成熟了的韵文框架,从《三国演义》中韵文的运用从前两部小说的零散、随意发展为注重与小说相融合的整体感,韵文框架的稳定性方面来谈适应章回小说的韵文框架的面貌。
罗贯中这三部小说创作于章回小说的初生时期,它们在韵文框架上不断地调整和改变,吸取前一部小说的经验和教训,调整的力度之大,韵文运用水平提高之快,几乎使每一部小说的韵文框架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这一次次的调整中,三部小说把自己的实践成果摆在世人面前,不管是已经成功的例子,还是有待改善的地方,都为以后的章回小说的韵文运用提供了充足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