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疗中心2007年8月~2008年7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创伤、手术相关性疾病和近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环氧合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治疗。脓毒症患者74例符合2001年美国危重病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胸科协会/美国外科感染学会(SCCM/ESICM/ACCP/AIS/SIS)联席会议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非脓毒症危重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年龄、性别、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score,APACHEⅡ评分)。同时于24小时内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CD3~+T(CD3阳性淋巴细胞)、CD4~+T(CD4阳性淋巴细胞)和CD8~+T(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以及CD4~+T/CD8~+T值,作为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将上述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K-S法)。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和最大值表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间、脓毒症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脓毒症组中,按患者存活或死亡的转归,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得出有意义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判断预后有意义的指标,再以对判断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别计算各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并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AST、ALT、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功能不全器官数目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57.99±8.92)、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7.09±11.92)和CD4~+T/CD8~+T值(1.34±0.63)分别低于对照组[(64.52±10.31)、(64.47±10.70)和(2.13±1.16)],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年龄和性别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9.04±3.01)、C反应蛋白(9.60±5.66)、功能不全器官数目(3.00±1.04)分别高于存活组[(22.27±3.78)、(4.16±2.32)和(2.39±1.29)],白蛋白水平(30.12±3.41)低于存活组(33.59±4.53),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死亡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34.84±6.62)、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36.30±8.69)和CD4~+T/CD8~+T值(0.84±0.38)低于存活组[(53.35±8.73)、(43.08±9.49)和(1.59±0.57)],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β值=0.260 S.E值=0.078Wald=11.221 p值=0.001 Exp值=1.297)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APACHEⅡ评分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0.0415),应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0.02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T/CD8~+T值降低,提示脓毒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2.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其预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者提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