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王琦教授依照"三辨"诊疗模式,提出了"肤一体相关论",认为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皮肤病的发病与转归有显著影响。通过本调查观察湿疹患者的不同证型与体质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湿疹提供拓展思路。中韩两国的体质学说都源于《内经》,目前有对中医体质学与韩医四象体质学的比较研究,但偏重在理论比较研究,尚未基于具体疾病的中、韩体质相关性研究。湿疹是皮肤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根据湿疹患者的中、韩体质分类判定结果,从临床角度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四象体质类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124例18岁到65岁间的湿疹患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辨证分型,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和《四象体质量表TS-QSCD》分别进行体质类型判定调查。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相关性分析用列联系数和Lambda值。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探索各体质之间对应关系。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湿疹患者的中医证型中,湿热浸淫证(41.9%)最多,脾虚湿蕴证次之(33.9%),血虚风燥证(24.2%)最少。2.124例湿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湿热质(21.8%)、气虚质(13.7%)、平和质(12.9%)、阳虚质(12.1%)、阴虚质(12.1%)、痰湿质(10.5%)、气郁质(6.5%)、瘀血质(5.6%)、特禀质(4.8%)。3.124例湿疹患者的韩医四象体质高至低依次为太阴人(38.7%)、少阴人(31.5%)、少阳人(25.0%)、太阳人(4.8%)。4.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列联系数=0.554,Lambda值=0.207)。湿热浸淫证多见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脾虚湿蕴证多见气虚质、湿热质;血虚风燥证多见阴虚质、阳虚质。5.中医证型与四象体质类型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列联系数=0.605,Lambda值=0.459)。湿热浸淫证多见太阴人;脾虚湿蕴证多见少阴人;血虚风燥证多见少阳人。6.中医体质类型与四象体质类型之间具有相联关系(列联系数=0.503,Lambda值=0.168)。阴虚质、阳虚质与少阳人联系较为密切,气虚质、湿热质与少阴人联系较为密切,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与太阴人联系较为密切。结论从中医体质角度,湿热浸淫证患者多属湿热质、脾虚湿蕴证患者多为气虚质、血虚风燥证患者多为阴虚质;从韩医体质角度,湿热浸淫证多见太阴人;脾虚湿蕴证多见少阴人;血虚风燥证多见少阳人。体质与病机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临床角度观察中韩两国体质的关系,显示阴虚质、阳虚质与少阳人联系较为密切,气虚质、湿热质与少阴人联系较为密切,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与太阴人联系较为密切。提示湿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四象体质类型之间有相关性,但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四象体质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用四象人的处方,主要治疗原则是调和各体质的气液和水谷代谢均衡,导致脏局大小平衡,重视治疗维持各体质的正气均衡,需要随着患者临床表现加减药物,通过体质方面的研究,对顽固性湿疹治疗的指导,结合中韩体质的理论相应条件的药物运用可以提高疗效。中韩两国传统医学在体质学上存在理论差异,值得进一步对比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