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传播伦理的角度反思“自杀”类报道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作为违反自然生命规律的极端行为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从野蛮时代到人类文明起源、发展、鼎盛及至现在,“自杀”从未离开过我们。西方的自杀学与宗教神学紧密相关,通过对人的罪性与善性所做分析来理解人类的“自杀”问题。实际上,这种分析就是人类对自己的反省,存在、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众多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杀”展开研究,至今已涉及精神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新闻传播学等。被认为是“唯一的哲学问题”的“自杀”,其自身存在的矛盾性、冲突性、悲剧性、神秘感都足以使它一旦发生便成为大众追逐的热点话题。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把关人”、“嘹望者”,出于其求新、求异的天性必然会对这一反常的现象予以关注并对之进行有目的的报道。当下新闻媒体的角色存在着自身的冲突,其社会责任往往和经济利益相冲撞,报道对象涉及的社会伦理和新闻本身的客观性、真实性相矛盾,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新闻媒体的报道原则、职业道德水平。西方的“维特效应”就是所指负效应的例证。媒介报道在自杀事件和社会效果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往的事实证明,其间确有复杂而纠缠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所促成的社会影响的走向和媒体的报道方式又密切联系而且深受后者影响。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成为了自杀比例高起、引世界侧目的国家。在没有宗教神学传统的中国文化里,西方的自杀理论在解释中国的自杀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没有了西方思想根源里的原罪概念,使得中国人的自杀问题显得和现实更为紧密相关。  相比较于西方的报道,我国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大篇幅的事件性报道上,长于详尽叙述自杀的细节,而且较少做深层次的原因挖掘,对当事人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的关注度在一篇报道中所占比例较小;倾向于作出原因简单化的报道;存在比较大的煽情要素。  本文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关照“自杀”事件报道,也正是为了厘清现时的报道状态,尝试讨论健康传播的报道原则和媒介应坚守的人道主义、尊重平等生命的伦理底线,在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猎奇天性里找到与伦理规范兼而取之的平衡点。“自杀”,这一涉及生命尊严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不应该是媒体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在报道中及时嵌入自杀干预等资讯性消息,正是可以让公众积极、正确认识自杀问题的最佳时机。人类的文明需要不断进步,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为了这样的进步,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结构中重要的一个行为主体,其活动本身也应该是为了促进这样的正面效应。在所有的教条化的职业道德讲述中,笔者认为,做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报道应该是重要的一条。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特别是各类平台逐渐呈现社交属性的融合,中国人际关系结构逐渐步入“个体化网络”(Wellman,1996),使用者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联络维系既有关系,另一方
本研究从“社会结构即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测量样本网络中个体行动者的结构位置特征(结构洞、中心性),考察了个体行动者在样本网络内部所占有的个人层面社会资本。笔者分别考察
由于操作方便、轻便灵活,叉车广泛应用于铁路、港口、机场、货场、集装箱中转站等仓储场所。为使叉车具有更广阔的使用空间,大连叉车有限责任 Due to the convenience of op
期刊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工具,近年来受到广大网民和用户的热捧,引起了政府、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尝试和关注。在新媒体时代和快阅读生活方式的转变背景下,政府微博顺应建设服务型社会
保定是一座有着近600年摔跤历史的文化古城,与北京、天津、济南齐名,并称为全国四大“跤城”,保定居四城之首,是中国式摔跤的发源地。我国摔跤在北方最为盛行,而保定的“摔角”技
手机媒介的使用弥漫于社会空间,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同时也在打破、混合、重构着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空间。手机媒介在地铁空间中的使用日益普遍,它的出现,使得地铁空间成为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象产业和富民产业,历来备受关注。但是,建筑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窗口单位,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弱化或缺
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研究对象,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着重为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通过媒体获取信息、有效应对媒体和引导舆论
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