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自诞生开始,始终是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信贷与储蓄危机”爆发大力推动了美国公允价值的应用。90年代初,美国率先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金融工具等会计准则中,随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陆续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和运用。然而,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不断出现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的财务舞弊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规范制度。我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于2007年3月2日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企业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26个项目内部控制规范做出了说明。2010年4月26号,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但是关于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具体规范并未作出具体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以期探索一条合理保障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途径,从而保证公允价值会计健康发展,资本市场良性运行。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思路和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企业内部控制演进历程和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接着介绍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国内外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相关规定;第三章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出发,首先介绍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的规定,接着分析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第四章首先介绍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目标,进而从人员分工与权责分派、公允价值取得、复核、信息反馈与沟通、信息披露和监督检查方面设计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第五章首先介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这些方面提出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障的相关建议。第六章为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的一个整体概括并提出相关结论,最后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