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工资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薪金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自2010年1月1日,绩效工资制度开始在高等院校逐步推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民族院校作为国内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本校和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践,逐步建立起顺应改革潮流,适合学校发展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本文对国家民委直属几所民族院校等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探索与实践进行回顾梳理,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民族院校绩效工资改革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民族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紧扣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使命、形成了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规范了民族院校薪酬分配制度、突出了教师和学生在绩效工资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并具有浓厚的当地色彩。各民族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适应性较强,比较灵活的分配机制,促进了民族院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归纳为绩效工资制度设计相对比较落后保守、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备、解决关键问题不够、二次分配改革力度不足、缺乏协同推进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解决。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本文提出了对完善民族院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在绩效工资改革的方向层面,提出绩效工资改革应该与国家相关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必须体现各个民族院校的自身特点,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调节作用,体现人文主义;在绩效工资改革的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应该处理好考核与分配、现状与发展、个人和团队的关系;在绩效工资改革的保障层面,提出应该完善全员聘用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保持持续稳定的政策制度,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本文的研究思考,旨在深入分析民族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完善改进的讨论,希望对民族院校绩效工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决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