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寻求最佳的灌注评价指标。材料与方法:连续选取于我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非手术且未经其他治疗的19名中晚期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于首次放疗之前1周之内行第一次胸部MSCT灌注扫描;于首次放疗之后4周时,所有病例均行第二次胸部MSCT灌注扫描并进行第一次疗效评价;并且,于首次放疗之后2-4月时,有13例患者再次完成了常规胸部CT扫描,并进行了第二次疗效评价,但是,有6例患者第二次失访。所有病例均依据RECIST1.1标准进行肺癌放疗前、后的疗效评价。于肺癌的最大层面上进行参数测量,评价指标包括:(1)轴位CT图像测量肺癌的最长径及其垂直径,并计算肺癌最大层面的面积(A);(2)于MSCT灌注图像,测量肺癌各平均灌注值(BV,BF,MTT,PS);(3)于最大层面计算肺癌总灌注值(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4)于第一次疗效评价期间,计算肺癌前、后两次MSCT灌注成像各平均灌注值、总灌注值的变化百分比(△BV,△BF,△MTT,△PS,△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以上数据均由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测量2遍,取平均值,时间间隔大于1个月。利用SPSS17.0软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测量的肺癌各平均灌注值的两次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在放疗4周时,比较前、后两次MSCT灌注的参数值(BV,BF,MTT,PS,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性;采用Manne-Whitney检验分析肺癌治疗前MSCT灌注的参数值(BV,BF,MTT,PS,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肺癌前、后两次MSCT平均、总灌注值的变化百分比(△BV,△BF,△MTT,△PS,△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于PR组与SD组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于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异性。运用ROC曲线判断肺癌总灌注值变化百分比评估放疗疗效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1)首次放疗后4周时第一次疗效评价(RECIST1)结果显示:随访患者19例,RECIST1均为有效组(SD1组15例,PR1组4例,CR1及PD1组均0例)。首次放疗后2-4个月时第二次疗效评价(RECIST2)结果显示:随访患者13例(来自于SD1组11例,PR1组2例),失访患者6例(失访率31.57%)(来自于SD1组4例,PR1组2例);其中,来自于SD1组11例患者的RECIST2包括有效组8例(SD2组1例,PR2组7例),无效组(PD2组)3例。而PR1组2例患者的RECIST2依旧PR2。(2)由同一名医生对放疗前、后肺癌组织的各平均灌注值(BV,BF,MTT,PS)的两次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性检验显示:于放疗前以及第一次疗效复查时,两次测量的BV,BF,MTT,PS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所有P=0.00)。(3)首次放疗后4周时,肺癌前、后两次MSCT灌注测量的各平均灌注值(BV,BF,MTT,P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是,放疗4周后肺癌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较放疗前均呈显著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1,P=0.01)。(4)采用放疗前MSCT灌注参数值作为预测指标,对第一次、第二次疗效分别进行预测。对第一次疗效预测的结果显示:放疗前肺癌各平均灌注值(BV,BF,MTT,PS)和总灌注值(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在PR组和SD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第二次疗效预测结果显示:放疗前肿瘤平均灌注值(BV,BF,MTT,PS)和总灌注值(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PS total)于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采用灌注变化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对第一次疗效的评价结果显示:△BV,△BF,△MTT,△PS在PR组和S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V total,△PS total在PR组(中位值:-0.75,-0.81)与SD组(中位值:-0.28,-0.18)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0.00),PR组下降明显;△BF total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22)。(6)采用灌注变化百分比,对第二次疗效的预测结果显示:△MTT于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BV,△BF,△PS于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7,P=0.69,P=0.37)。同时,△BV total,△MTT total于有效组呈显著下降,而无效组呈显著上升(P=0.01,P=0.01)。△BF total,△PS total于两组间均缺乏统计学差异(P=0.78,P=0.11)。总灌注值变化百分比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显示:△BV total,△MTT total的AUC分别为0.97,1.00。(7)采用灌注变化百分比,对SD1组11例患者第二次疗效的预测结果显示:△MTT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BV,△BF,△PS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于有效组呈显著下降,而无效组呈显著上升(P=0.02,P=0.05,P=0.01)。结论:(1)明确了MSCT灌注成像在中晚期肺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实用价值,MSCT灌注成像可以结合形态学表现对放疗疗效进行有效评价与预测,进一步提出了治疗前、后MSCT总灌注值的变化百分比(△BV total,△MTT total)可以作为定量评价中晚期肺癌放疗疗效评价的较好指标。(2)对于早期形态学疗效评价表现为稳定的病灶,可以有多种预后改变,而治疗前、后MSCT总灌注值的变化百分比(△BV total,△BF total,△MTT total)可以较好的对此进行早期评估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