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产业日益蓬勃发展,旅游收益不断增加、旅游产业的投入不断扩大,旅游业曾被认为是投入少、见效快的无烟朝阳产业,而如今规模的盲目庞大、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旅游效率问题逐渐显现。淮海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开始加大,对于该区域旅游效率问题的探讨十分迫切与必要。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梳理了城市旅游效率的主要研究进展;通过建立了旅游业发展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变异系数等方法测度区域的旅游综合效率及分解效率;应用曼奎斯特指数的测度,探讨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特征;并利用GIS从空间的角度探究区域的旅游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特点,根据二者的综合特点划分出对应的效率演进类型;从供需的角度建立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建立旅游发展驱动力指标体系,探讨淮海经济区的旅游发展驱动力,并尝试分析该区域的旅游发展阶段;针对淮海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旅游效率上,综合效率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在分解效率上,旅游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呈递增趋势;空间上,综合效率的空间特征并不稳定,呈分散状态分布,热点区逐渐向淮海经济区东北部转移,技术效率特征总体上先是分散后向区域内中部地区靠拢再演变为向区域的西南部和东北部集聚,旅游规模效率特征总体上由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地后呈现分散状态特征最后演变为向东北部和中部集聚。(2)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上,总体上波动变化特征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降-升循环模式”,综合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空间上,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热点区域数量不多、冷点区域不断减少、次热点与次冷点区域大致均衡的特征,区域上,大体表现为豫东、皖北相关城市多热点、鲁南相关城市多冷点、苏北多城市在次热点与次冷点之间徘徊特征。(3)结合旅游效率的大小情况以及旅游效率变化快慢这两者特征将淮海经济区旅游效率划分为低降型、低升型、高升型与高降型四种效率状态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4)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区域的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A级景区数量、公路密度、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口数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效率存在显著影响。(5)从“推-拉”的角度构建旅游发展驱动指标,得出淮海经济区的旅游发展驱动力以资源驱动为主、区位与设施驱动为辅的驱动类型,并发现区域目前处于旅游成长期。(6)从投资主体、投资范围的扩大,行业技术的提高与应用,改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善有利于旅游效率的提高与旅游发展阶段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