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监测下,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氟马西尼进行拮抗,观察其催醒的临床效果。同时,揭示氟马西尼催醒的理论依据。方法:12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部手术的患者.年龄40-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N1组和M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均采用咪达唑仑(M)+舒芬太尼(SF)+阿曲库铵(A)麻醉方案;N2组和P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均采用丙泊酚(P)+舒芬太尼(SF)+阿曲库铵(A)麻醉方案。四组均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处于自主呼吸恢复、瞳孔恢复至术前、BIS为60这个状态下,M组和P组术后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007mg/kg;N1组和N2组术后静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用药前(T0)、给药后1(T1)、3(T2)、5(T3)、10(T4)、30min(T5)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记录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用药1min后M组的BIS、MAP、HR、OAA/S评分与用药前及N1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M组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N1组(P<0.05)。在用药3min后P组的BIS、MAP、HR、OAA/S评分与用药前及N2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M组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N1组(P<0.05);P组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N2组(P<0.05);N1组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长于N2组(P<0.05);M组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术后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N1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N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咪达唑仑或者丙泊酚用于镇静麻醉时,在BIS监测的全凭静脉麻醉过程中,氟马西尼能够有效提升BIS值。2.在全凭静脉麻醉中,氟马西尼能够有效拮抗咪达唑仑或者丙泊酚的镇静效应,加快全麻病人术后意识恢复。3.氟马西尼在术后催醒过程中安全、有效、效果确切。4.氟马西尼能加快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为临床提供一种加快全麻术后催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