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巢湖流域,据研究表明,巢湖的面源污染源之一为肥料的过量施用,特别是氮肥的用量过大,氮磷钾肥料的使用比例不当,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肥源,可以调节土壤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问题,对磷、钾肥力不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作物秸秆蕴藏着巨大的养分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秸秆作为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被付之一炬,或者随意丢弃,其结果不仅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对土壤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探讨在淋溶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硝态氮在1m土体内土壤剖面的空间移动分布为耕层0-20cm处含量低,20-50cm和50-80cm处高的特点,且主要累积在50-80cm土层。 (2)三次淋溶后,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在0-20cm土层没有起明显的作用,在20-50cm和50-80cm土层有微小的抑制作用。而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F)处理对于硝态氮在0-20cm土层的保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有效控制了向20-50cm和50-80cm土层运移。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F)处理效果比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更好。 (3)在土壤表层铵态氮大小为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F)处>单优化施肥(NS)处理>无秸秆还田+无优化施肥(CK)处理,处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铵态氮含量的增加,相对的说明其转化为硝态氮的含量少。进而减轻硝态氮向下垂直淋失的潜在威胁。在20-50cm土层,与其他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F)处理较多持久的保持铵态氮浓度含量,对硝态氮的垂直迁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50-80cm土层,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有效保持较高的铵态氮浓度,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F)处理可降低铵态氮向下渗漏的可能性,但比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效果稍差。 (4)从短期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F)处理可减少硝态氮淋失的浓度含量,抑制了硝态氮的淋失。特别是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向下渗漏淋失的浓度含量。 (5)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对于减少铵态氮的淋失没有明显的效果,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F)处理有下降的趋势,可减少铵态氮淋洗浓度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