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行为也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活动中的重要部分。面对融资方式的多种选择,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不仅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也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偏好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企业融资要根据经营目标和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依据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时应先考虑企业的内部融资,然后才是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又以债权融资为先,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其次,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现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谋求股票发行与上市的冲动,并且公司上市后仍以增发或配股为主要的再融资方式,是典型的偏股型偏好。并从产权制度缺陷、债券市场不发达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三个方面剖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指出这种偏好将对我国资本市场职能的发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经营状况的改善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在借鉴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典型融资模式的差异,提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设想:改善证券市场环境,规范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实现市场的均衡发展;推进制度建设,调整股权结构,解决股权分置,实现股权融资成本的价值回归;最后还应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分步骤地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弱化“内部人”控制,同时构建以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及中介机构为核心的外部治理框架,扭转目前证券市场上“重股轻债”的思想观念,从而引导上市公司调整股权融资偏好,优化资本结构,改变现有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