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源性抗菌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也是近年来新一代抗菌剂研发的热点。鳄鱼作为爬行动物的代表,具有生命力旺盛,抗感染力强的特点。虽然科学家已经对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进行了生物源性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但是对于鳄鱼的相关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针对此研究空白,在提取得到暹罗鳄外周血、肠道、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细胞抗菌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对组织细胞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在小鼠体内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研究了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的部分理化特性。本论文包括4个部分:1、暹罗鳄组织细胞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组织分布本实验采用改良乙酸提取法、硫酸铵提取法及丙酮甲醛混合液提取法分别从成年暹罗鳄的外周血、肠道、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提取抗菌活性物质,初步对比了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以及抗菌活性物质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①改良乙酸法从暹罗鳄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物质的其抗菌作用要强于(或等于)硫酸铵提取法;而丙酮甲醛混合液法没有提取到相应的抗菌活性物质。其中,改良乙酸法提取外周血得到抗菌活性物质的效率最高,在提取物蛋白浓度为0.265g/mL时抑菌圈直径能达到9.1mm。②肠道、外周血和肝脏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明显,而脾脏和肾脏组织的提取物未表现出抗菌活性。由此可见,抗菌物质在肠道、外周血以及肝脏组织中含量较多,在脾脏和肾脏中没有抗菌成分或者含量较少。2、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效果本实验用改良乙酸法提取成年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的抗菌活性物质,测定其对10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nrichia coli)、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多杀性巴斯德菌(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10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效力:其中,对海豚链球菌的抗菌效力最强,抑菌圈达22.1 mm;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力次之,抑菌圈达21.7mm;对霍乱弧菌的抗菌效力较弱,抑菌圈为7mm。此外,还比较了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和密西西比红耳龟、花田鸡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的抗菌效力的强弱,发现前者对于实验所用10种细菌的抗菌效力明显强于后两者;其中,对链球菌的抗菌效力,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最强,抑菌圈达21.3mm,密西西比红耳龟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次之,抑菌圈为5.3 mm,花田鸡白细胞提取物最弱,抑菌圈为0.67mm。3、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抗海豚链球菌感染效果本实验通过改良乙酸提取法从成年暹罗鳄外局血白细胞中获得提取物,并将此提取物以3种不同的方式注射小鼠,测定其在小鼠体内抗御海豚链球菌感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以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病理症状,用不同浓度(2.2×10~3、2.2×10~2、2.2×10~1μg/mL)的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可使小鼠分别获得77.8%、55.6%、44.4%的相对保护率;海豚链球菌与不同浓度(2.2×10~3、2.2×10~2、2.2×10~1μg/mL)的提取物在体外等体积混合,将此混合物腹腔注射小鼠,可使小鼠分别获得55.6%、88.9%、77.8%的相对保护率;海豚链球菌以肌肉注射小鼠左腿,同时以不同浓度(2.2×10~3、2.2×10~2、2.2×10~1μg/mL)的提取物以肌肉注射小鼠右腿,可使小鼠分别获得77.8%、66.7%、44.4%的相对保护率。4、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的理化性质本实验研究了成年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的部分理化性质及抗菌动力学。理化因子研究表明,抗菌成分对热稳定、对EDTA敏感、对氯仿稳定;动力学研究表明: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抗菌作用迅速,在其与大肠杆菌作用3 min内,即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效力(差异极显著)。其中提取物与大肠杆菌作用0 min和1 min时,抗菌效果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差异不显著),但作用2 min后,差异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