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便提出了“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展现全面真实的中国,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等针对传统文化开发与传承工作的指导思想。而在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更是以官方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要求并要求各个地区各部门认真执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以及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构起属于中国自身独具标识的文化形象,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国家文化发展之要事,既是对民族智慧与文化的重视,也是当下用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时代要求。影视媒介作为当下“显性”的传播媒介,传统的民族民俗熔铸于影视叙事或画面造型已然成为影视作品“国家气质”的一种表达。基本上每一个国家的影视作品中都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展现着本国本民族的民族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从物质、精神到语言,涵盖了饮食、服饰、建筑、仪式仪礼等方面。在影视与民俗的互动中,充斥着两种主要意识:一种是为满足“他者”的审美期待,而将本民族民俗文化运用到影视艺术创作中,利用其“陌生化”审美效果来满足跨文化语境观众的“猎奇”心态;另外一种,则是用更加全面、理智的艺术思维去观察影视与民俗的互动关系,并以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民俗气质、承载着民族情感的文化精品为己任。这也要求影视从业者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更为清晰与深刻的认知,对于民俗文化如何更好地化用于影视艺术有着更熟练和准确的判断。刘三姐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刘三姐文化承载了壮乡人的生活面貌、精神情怀,也囊括着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广西民俗文化。在刘三姐文化体系亦是一套包罗万象、蕴藉深厚的壮乡民俗体系。时至今日,刘三姐业已成为海内外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化形象。与其深厚文化形态不同的是,在影视创作上,虽然每个时期均有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刘三姐题材影视作品,但是其整体在创作的接续与市场的反响上却不尽如人意。以往学界对于刘三姐影视作品的关注也多在对其音乐、叙事的分析上,鲜少有立足于电影民俗学视域,去分析影视作品中刘三姐文化的展现。本文的研究对象聚焦用戏剧与影视学结合民俗学的交叉研究方法,再辅以传播学、符号学等相关研究理论与视角,去对刘三姐电影作品的民俗事象进行研究。本文将研究施力点放在探讨民俗文化如何参与影片叙事,如何构建起具有区域与民族气质的影像以及通过民俗事象的化用所展现出来的人文旨归。本文既有细化到对具体民俗元素运用的分析解读,也有在时代、民族与国家的旨向下对两本刘三姐电影作品的演变对比,以求揭示出其对区域以及国家文化形象构建与其传播的旨归,为影视与民俗的互动、影视民俗学的建构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提供一些可用之参照。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影视与民俗互动中衍生的若干概念探讨。基于目前影视与民俗交叉研究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尝试从类型化创作以及学科建构的角度去厘清影视民俗学的研究视域,亦会与电影民俗学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讨论,进而对影视民俗学的存续进行思考。本章理论的梳理除了为接下来的文本分析提供相应的学理支撑,亦愿为今后的影视民俗互动研究提供些许参考。第二章是对刘三姐作为文化符号的存续情况以及其进入影视创作的历程进行梳理。首先,分别从民间文学、戏剧艺术去分析这些文学艺术形态中刘三姐的存在,最后过渡到影视艺术中刘三姐的存在。刘三姐作为歌仙传说,最初是以民间文学中传说的形态存在,最后进入到艺术创作中,日渐蔚为大观的刘三姐艺术创作,其中包括了舞台剧场域中刘三姐戏曲作品、刘三姐话剧作品以及刘三姐实景舞台剧作品等等,还有作为独特艺术形态的刘三姐彩调剧。最后对刘三姐题材的影视化创作进行追溯,并对其形象与影像表达的嬗变进行对比,最后尝试对刘三姐题材的“现代性”问题、刘三姐题材电影创作的延续问题进行讨论。第三章是对刘三姐题材影视作品中民俗事象的叙事参与影像呈现进行分析,主要是一刘三姐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主。本章进入到影视文本的分析阶段,根据民俗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分类,将刘三姐电影中的民俗事象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类,外加基于对影视文本分析中觉得不可忽视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在文本中也承担了叙事空间的功能,以求全面对其民俗事象的呈现以及其在影片中承担的叙事功能进行分析。第四章对“刘三姐电影”里民俗事象的文化表达进行透析,先从民族、国家以及时代的命题中去总括“刘三姐电影”主旨诉求,再细化分析承接第三章的具体影像的分析,进一步到其内涵、情怀以及其他语境的传播,力求尽可能全面呈现刘三姐题材电影的文化旨归。第五章从“刘三姐电影”个案分析回归到电影民俗学的学科讨论中,从电影民俗学的学科视域去讨论未来民族电影之发展。尝试以刘三姐题材影视作为支点去撬动其他同类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反映区域文化的电影的研究,以及回归到影视民俗学本身,经过了文本的分析梳理后,尝试验证其如何更好地服务影视创作以及影视民俗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与案例相称的研究视域。基于影视学科的主位去确立起电影民俗学,并以电影民俗学之视域对影视与民俗互动进行研究是一条极具价值又极其艰巨的求索之路。对于影视中民俗元素的研究不仅在具体的影视创作实践,还是在新学科新理论的建构,都依然有着极大的罅隙。以影视与民俗互动为切入,去谈论中国影视创作如何创作出既有自我标识又兼具情感感召力的作品,如何更好地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系统化影视与民俗的互动,无论是对于中国影视民族气质之建立,中国电影学派民族品格之形成,皆具有深远且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