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的月平均Argo资料、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周平均Argo资料、NCEP风场资料以及OLR资料对热带印度洋范围内的海温时空变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平均分析、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表层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是海温高值中心,同时是海温标准差低值中心,海温高的地方海温变化小,两者的分布型一致。在次表层,西南热带印度洋是海温高值区,赤道东西印度洋是海温低值区,次表层的海温变化最大,尤其在10°S-10°N之间的赤道印度洋。热带印度洋的表层和次表层海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在春季海温最高。阿拉伯海和热带东印度洋的海温季节变化比其他的海区的大,原因是这两个海区是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强中心。在热带印度洋,处于同一纬度的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表层海温变化基本同步,表层以下的阿拉伯海海温变化超前孟加拉湾的2-4个月;处于同一纬度的偶极子东西部区域在表层的时候,偶极子西部区域海温变化超前东部的1个月;表层以下,这两个区域海温变化同步。热带印度洋不同区域和深度的海温的显著周期不同,主要有一年和半年以及季节内的显著周期。热带印度洋海温普遍存在季节内振荡现象,海温季节内信号可以到达很深的深度。热带印度洋海温季节内振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热带印度洋海洋季节内振荡在不同地区传播特征有所不同,在赤道上,季节内振荡信号既有东传也有西传。在赤道外有比较明显的西传特征,但其传播速度存在区域差异,也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的温跃层和混合层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有海温季节内振荡现象,但是温跃层和混合层的季节内振荡信号的强度不同。海温变化的年周期在表层主要受太阳辐射年变化的影响,还与风场分布有关,在次表层与洋流以及Rossby波和沿岸Kelvin波密切相关。海温变化的半年周期在表层受季风风应力旋度的影响,在次表层与季风和Wyrtki急流有关。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季节内振荡的产生可能是大气强迫和海洋内部波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海表面风场和La Nina是影响2006年和2007年的正偶极子强度不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