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冠心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而在35~55岁时期发展较快,并以年平均8.6%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左右,我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的“流行”顶峰。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可以中止或延缓冠心病的病理过程,避免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发展。目前临床用于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如心电图、Holter、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但各种方法均有其利弊,其准确性及敏感性不一。冠状动脉造影(CAG)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因其可通过静止或动态观察造影剂的充盈和消失情况,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并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管腔内有无狭窄、血栓、斑块和管壁钙化等,其直观性和准确性是其它检查手段无法比拟的。但由于CAG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对操作条件要求高,操作不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且需应用造影剂,费用较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项诊断技术的开展。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是基于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的一种新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它能够将帧频提高到>300帧/s,极大地提高了时间分辨率,能够直接同步测定并定量分析心室不同节段心肌(最多可同时分析8个节段)收缩和舒张的速度、方向及运动时间,从而对心肌室壁运动实现量化评价。本研究以CAG结果为金标准,通过Q-TVI技术对冠心病组及正常组左室各壁心肌运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其目的是:①研究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支供血室壁中段心肌运动各指标与正常组相应室壁各指标间是否具差异性;②对比分析冠心病组与正常组间左室壁基底段整体功能是否具差异性;③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其供血室壁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从而研究Q-TVI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将该技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的初筛检查,为指导患者做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2008.12月---2009.10月在本院心内科诊断为CAD患者38例为冠心病组,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冠脉狭窄且于冠脉造影前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期在本院超声科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排除患有其他明确心脏疾患。2采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Q-TVI模式下获取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和心尖长轴观,存储3个连续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尽量使二尖瓣口与声束垂直。同步记录心电图。3按照1989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6段划分法将后间隔、下壁、前壁、前间隔、侧壁及后壁共划分为16个节段,室壁节段与冠脉供血的关系采用Segar等根据美国超声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ASE)标准所做的修订方法。4于Q-TVI模式下对冠心病组及正常组患者左心室的后间隔、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侧壁的基底段及中段心肌12个节段取样,取样区的大小设定为4mm×4mm,并绘制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测量获得各壁基底段及中段收缩期S波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E波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A波峰值速度(Va)、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S峰达峰时间(Ts)、E峰达峰时间(Te),并将所测得的左室12个节段Vs、Ve、Va、ICT、IRT及Ts、Te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共38例,其中单支病变者11例,双支病变者18例,三支病变者9例。2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性别、心率各项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患有高脂血症者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血压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3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室壁运动速度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冠脉对应各壁中段(缺血节段)Vs、Ve峰值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而Va值仅后间隔及下壁中段与正常组比较峰值减低(P<0.05)。4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室壁运动时间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冠脉对应各壁中段的IRT、ICT、Ts时间较正常组均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5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基底段整体功能比较:冠心病组左室各壁基底段的Vs及Ve/Va平均值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冠心病组内冠脉造影狭窄程度与对应室壁运动速度的相关性比较:左室缺血节段Vs、Ve与狭窄冠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具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后壁及下壁Va与其供血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余壁相关性不明显。7冠心病组内冠脉造影狭窄程度与各室壁运动时间的相关性比较:左室缺血节段ICT、IRT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前壁及前间隔的Ts随其供血冠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延长,具统计学意义(P<0.05),Te仅于前间隔中段测得数据与冠脉狭窄程度具相关性。结论:1应用无创且实时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左室前壁、前间隔、后间隔、后壁及下壁运动的速度及时间,推测其供血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从而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并为需要进一步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起到了初筛作用,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并极大的提高CAG的阳性率。2患有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的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及高血脂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3冠心病患者病变冠脉所对应室壁中段存在速度及时间异常,Vs、Ve及ICT、IRT、Ts改变最为明显,表现为Vs、Ve峰值速度均明显降低,ICT、IRT、Ts时间显著延长。因而各壁中段的Vs、Ve及ICT、IRT、Ts数值的异常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参考指标。4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节段的Vs、Ve、ICT及IRT数值的改变具有相关性,表现为冠脉狭窄程度越高,则对应室壁中段的Vs、Ve越低,ICT及IRT越长,因而通过测量室壁中段运动的速度及时间,可以初步推测该室壁供血冠脉是否狭窄,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参考。5以左室6个壁基底段各值的平均值作为左心室的整体功能,当冠脉发生狭窄时,患者左室基底段舒张及收缩功能均明显减低,表现为Vs、Ve/Va的平均值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