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国家央行调控经济的首要目标,如何能够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自从卢卡斯将理性预期因素引入到通货膨胀管理中来,通胀预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何合理地引导通胀预期的形成就成为了通胀管理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如今,随着理性预期假说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国家央行逐渐意识到有效地引导通胀预期形成能够促使公众决策与央行自身目标相一致,使得公众能够更好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以提升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有效管理公众通胀预期,各国央行开始逐步重视中央银行的信息沟通制度。公众形成的通胀预期将会影响到市场利率和资本价格等变量的变化,而这些指标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诸如通货膨胀和社会总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变动。由此可知,央行沟通效果的关键取决于经济主体预期的形成。但公众通胀预期的形成在公众对经济的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的情况下可能具有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能导致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形成的效果不同。当公众预期与央行政策目标相同时,央行沟通容易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预期,并强化货币政策效果;反之则反是。因此,研究不同经济形势下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促使我国央行沟通制度的完善,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提升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具实效的信息披露策略,以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在对中央银行信息沟通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内涵作理论分析后,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以描述不同经济形势下央行信息沟通对通胀预期的非线性影响,并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和通胀预期指数,运用马尔科夫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经济周期下中央银行信息沟通对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信息沟通的引导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强;在经济萧条时期,央行信息沟通引导通胀预期的效果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