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如何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尽快补齐“四化同步”短板,是当前农业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对于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实现以工促农、以城补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山东省的产业化转型问题,旨在为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化转型提供样本参考。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持续不断,但多数集中在产业化经营的定义、模式和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产业化到底是助农增收还是剥削农民权益的这样一种争论。本文试图在学习总结前人三十多年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山东农业产业化的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农业产业化未来的发展之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概况,通过案例对比、数据分析、实地调研、走访做然等方式,本文认为,山东农业产业化虽然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探索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元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山东成为全国农业大省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样面临着经营主体大而不强、产业链条多而不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产业融合不紧密等问题,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需求很急迫,具有非常典型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其次,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研究总结了美国、荷兰、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并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对比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法,提出了山东省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三个可行路径,分别是主体合作、利益共享和产业融合。最后,本文研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和山东省出台的各类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性文件,结合实际,探索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优化环境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MPA三年时间学习到的公共管理理论,对不同经营主体在产业化链条中的横向联合和纵向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而探讨最佳的组织带动和利益联结模式,为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探索方向、提供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新时期我省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不足之处在于,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的水平有限,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