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视角下的印日关系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lei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兴地缘政治概念“印太”为视角,对印度和日本两国的双边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在印日两国“印太观”形成并趋同的背景下,印日两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印太地区的合作不断加强。自2000年日本首相森喜朗访问印度,印日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全球伙伴关系”以来,印日关系进入了活跃期,印日合作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取得了全方位进展。随着近年来“印太”这一地缘政治概念的兴起,日本政府已经于2016年8月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并在此后多次重申和强调该战略;印度官方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其“印太战略”,但是印度政府也形成了其“印太观”。印度和日本的“印太观”有相当的趋同之处,例如双方都追求印太地区的“自由、开放和繁荣”,注重提升地区交通和经贸连通性,以东盟为印太地区的中心,以及致力于维护印度洋和太平洋海上安全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指导和推动了两国关系在政治协调、经贸合作和安全合作上的进展,并赋予了印日合作新的地缘政治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第一章对两国各自的“印太观”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国“印太观”的共识与分歧。印日两国的“印太观”对于“民主价值观”和“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共识促进了两国政治协调的加强,对于“促进地区繁荣”和“提升地区连通性”的共识促进了两国经济合作的加强,对于“维护海上安全”的共识促进了两国安全合作的加强,因此本文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印日两国在印太地区政治协调的加强、经济合作的深化和安全合作的拓展进行了阐述,这三章也暗合了印日提出的对于印太地区的期望与合作目标,即“合作共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印太地区”。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印太”视角下印日关系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认为印日关系发展的特点是受两国政府首脑驱动多,得益于两国参与的小多边关系,受美国因素影响大,并且与两国的“印太观”密切相关;而两国关系继续深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两国外交传统和立场的不一致,两国“印太观”存在分歧以及两国经贸关系较为薄弱。印日关系仍然处于上升期,在未来将继续深化,但同时印日两国也会尽量避免结成军事同盟。最后本文给出了我国可以考虑的对策建议。本文选题较为新颖,结合当前国际政治领域中“印太”概念的兴起,关注了印日关系的最新动态。同时本文的观点较为新颖,认为印日两国的“印太观”的趋同之处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而分歧之处则构成了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隐忧。
其他文献
河南省南阳稀有剧种宛梆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主奏乐器梆胡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是宛梆伴奏音乐的灵魂。笔者经过采风和研究,对梆胡本身、梆胡与唱腔的关系以及梆胡的演奏
患者,男,39岁,1992年5月26日初诊.4年前出现间歇性小腹胀痛伴发热.发作之初,先见往来寒热(体温38℃左右),继之小腹作胀而痛,或伴恶心、口苦、便溏及小腹跳动感历3~5天,瘥后则
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疏离形成了一种由年龄构筑的数字鸿沟,我们称为银色数字鸿沟。调查表明技术水平、信息意识是这种数字鸿沟形成的基本原因。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从观念、制度及
1产后发热 白某某。女,25岁。2006年6月16日初诊。产后第三天发热,体温39.2℃。头痛寒热往来,微汗,少服胀痛。恶露多兼血块。小便频数,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眩数。证属血淤兼外感
本研究从Halobiforma lacisalsi AJ5菌株中成功克隆到bop基因全长。该基因的获取通过六次PCR:扩增保守序列一次,扩增5’旁侧序列两轮,扩增3’旁侧序列两轮,拼接序列全长验证
<正>今年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八项要求,其中第三项中就提出,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
会议
百分表主要由表体以及传动系统和计数装置这三个部分所组成的百分表。利用齿条和齿轮来传动,使测杆的直线进行位移,变成只指针的角发生位移,同时将其放大,这样就可以读取到一
在西方民族国家体系的冲击下,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演变的过程,特殊的国际环境与满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使这一时期呈现出以民族国家建构为主导的特征。通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改变的同时也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互联网商家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机会与商业利益。但市场发展与市场竞争总是如影随形,商家为了抢占更多商业利益和交易机会常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而互联网技术的高科技性造就了互联网竞争所特有的隐蔽性强、危害性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也使该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判断愈发困难。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十
学术精神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导向,是学者独立、自由、求真、创新等学术品格的表达。学术精神的彰显既需要学者正当地行使学术权利,包括秉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