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或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指导运动功能区胶质瘤切除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通过对比,探索能够在较多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全切除胶质瘤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运动功能区受影响的幕上胶质瘤成人患者共97例。术前对所有病例进行Karnofsky评分以及增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其中51例额外进行DTI检查,46例额外进行f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提供的脑功能激活区、颅骨解剖标志(如冠状缝、额结节、顶结节等的关系)、白质纤维束与病变的三维关系等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通过术中使用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FLS)显影对胶质瘤的范围和边界进行判定,结合DTI和fMRI避开重要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运动功能区或者重要皮质运动功能区,经验性切除胶质瘤。术后24小时对患者进行MRI复查,第4周对患者重新进行Karnofsky评分。对术中采用DTI指导胶质瘤切除的病例和术中采用fMRI指导胶质瘤切除的病例进行术后近期疗效比较。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胶质瘤切除程度以及患者术前术后Karnofsky评分改变情况,探索优化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治疗方案。结果:DTI组的51例患者,术后33例(64.71%)胶质瘤全切,18例(35.29%)胶质瘤次全切。术后Karnofsky评分80‐100分的33例(64.71%),60‐70分的6例(11.76%),60分以下的2例(3.92%),较术前27例(52.94%)得到提高,16例(31.37%)维持不变,8例(15.69%)下降。fMRI组的46例患者,术后20例(43.48%)胶质瘤全切,26例(56.52%)胶质瘤次全切。术后Karnofsky评分80‐100分的37例(80.43%),60‐70分的8例(17.39%),60分以下的1例(2.17%),较术前35例(76.09%)得到提高,6例(17.14%)维持不变,5例(10.87%)下降。两组患者胶质瘤切除程度(χ2=4.397,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组患者的术前术后Karnofsky评分的改变情况(χ2=6.028,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运用DTI或者fMRI指导胶质瘤的切除都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机能状态和生存质量,提高患者Karnofsky评分。通过统计学比较得出,DTI组较fMRI组指导病灶切除更能够提高胶质瘤的全切除率,达到胶质瘤的最大化切除。而fMRI组指导病灶切除较DTI组能够更好的保留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