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型的层间隔震技术,它有着普通的抗震技术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并且它的隔震层的设置方法比较多样,可以设置在建筑结构的任一楼层,不会像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设置方法那么固定与单一,在国内外的许多工程实例中都在广泛的应用着这种新型的减震技术。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根据结构各种参数,建立三维仿真结构模型,并分别将隔震层设置在不同位置,对这些结构模型进行分析,输入预先选定的不同地震波对各结构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对比并作出总结,得出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变化规律,同时讨论隔震层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得出结论:(1)先对隔震装置的类型和性能进行总结,然后分析它们的性能并且进行相互比较,得出铅芯橡胶支座最适合本文研究的隔震结构,然后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动力方程的建立并求解。(2)利用软件拟建结构模型,通过对隔震层设置在不同位置时的隔震结构模型进行特性分析得出:延长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可以很好的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并且隔震层设置的位置越高,结构的振动周期越小。(3)对五个隔震层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层间隔震结构和一个不设隔震层的抗震结构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对结构的楼层剪力、位移和加速度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不管是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还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结构的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随着隔震层位置的向上移动,隔震层的层间位移减小,除隔震层以外的其它楼层的层间位移不断增加。通过分析还得出层间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在隔震层位置发生突变,与隔震层相邻的下部结构楼层的加速度明显的变大,而上部分楼层的加速度有所减小,这就说明结构设置隔震层后,对隔震层以上的结构部分有着非常好的减震效果,但是对下部结构却可能会有放大的效果。所以隔震层设置的位置越低整个结构的减震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