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两个向度来探讨文化产业中的权力与规制,一是从权力的理念出发,寻求文化场域中权力关系的交错形态,研究权力的逻辑关系,探讨权力如何影响文化以及如何规制文化的。二是沿袭着由文化到权力的作用方向,它从文化产业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文本流通过程中创作与接受、生产与消费等多种关系相互对峙与平衡中的力量关系,寻求暗含于文化产业内部资本流通与产品传播过程中的权力结构。
第一章探讨文化、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中的基本内容,是从整体的文化现象入手,体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基本形态,是以鸟瞰式的视角、概述式的表达呈现出文化与权力关系的基本样貌,它将试图展示在文化场域中,权力无处不在,文化现象的决定因素往往归因于权力的运行,使文化研究步入到了更加深层次的结构之中。
文化和文化产业都是很难界定的概念。就历史发展来看,文化的大众化使得文化脱离了二元形态,形成了多阶层、多群体的分化。掌握着文化资本与文化话语权的不再局限于精英经营或政治领袖,而是分散在不同阶层之中。现代文化的如日中天使得艺术与大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大规模的都市化进程与大批民众向城市的涌入造成了大众中个体间的淡漠与隔阂,维系他们之间交流的是不断发展的大众传播媒介,媒介使分散的个体聚合成为统一的大众,不过,这仅仅是一种取悦受众的必要手段,大众传媒并没有赋予个体文化自由,相反,以媒介方式的垄断牢牢控制着具有精神自觉的受众个体,个体的衰弱加剧了大众文化更加标准化、俗套、保守且欠缺创意。文化产业指的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载体的产业,它们是社会化生产和运作方式中的一环,是技术变革带来的必然后果之一。文化产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旅游、广告、动漫等等。它的特点主要有:文化产业对知识的高度依赖性、文化产业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与技术密不可分、文化产业的全球性。文化生产是一个针对文化消费的、极为复杂的生产状态,它与一般的商品的生产流水线方式不同,它需要考虑接受者的更为难以估量的文化背景与素质。文化消费促使了消费群体的分化与分级。消费革命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人购买更多的商品,还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在制造着消费意义。
第二章以媒介和文本为着眼点,分析在文本流通过程中文本如何被生产、被复制、被传播、被消费以及在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中的功能与效用,它寻求理想的文化产业中文本流通的应然模式,同时探讨目前文本生产与接受所面临的实然状况,寻求实然到应然的“进化”手段,推敲以权力为根基的最佳文本流转模式。
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化媒介的方方面面,推动着文化呈现方式的转型,从古老的口头言说与表达蜕变成为以书写文本、注重文字为主的书写文化,再到今天以电子介质、数字媒体、赛博空间为主导形式的电子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均因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而得以交替与演化,三种不同的文化呈现方式表现出了技术塑造文化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不但成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中介,是群体接触文化的方式,同时也成为改变文化自身、调整文化秩序的核心因素。述说文化是运用话语描述与书写记录的方式呈现文化运行样态的文化模式。视听文化是运用人类最直接的视听感官获得、处理、分析、化解文化信息的文化模式。述说与视听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两种最主要途径,也是文化表达的两种基本手段。话语不单是意义表达的工具,同时也是权力关系得以呈现的方式,它使权力的交流、互动、竞争、摩擦、协调过程成为一种可认知的过程。话语的实践在本质上既是文化的也是权力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话语交换形式,借助于话语的中介而产生的权力互动。今天的文化传播实现了远距与互动的功能。显然,影音融合了更多的介质和手段,参与了更多的感官与知识,表达出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含量。与其他产业类型相比,文化产业致力于创造与流通的产品是文本。文本是包含着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它是一个集合性词语,话语、图像、电影、唱片、书籍、卡通、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等凡与话语、形象、声音、文字相关联并承载着文化意义的符号都是文本,它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媒介。
第三章从权力着手探讨文化,首先是对权力的综合描述与整体把握,从福柯的权力理论以对其的解读展开分析,将福柯的权力观引申、延变成为对文化和文化产业产生的决定性力量,它区分了述说文化与视听文化,强调以话语形式存在的口头或书写文化的特征与以图像与音乐形式存在的视听文化的特质。
权力体现为一种力量,它具有强制性,体现出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对权力的三种认识模式:关系型权力、规范型权力、场域型权力。现代权力观却与此权力观相左:其一,强调权力是多形态、多面目的立体格局,它没有固定的自上而下的流向,权力渗透在文化程序和各个不同的领域,尤其是微观领域。其二,权力非少数人或个体所独享,它是集体性呈现,拥有权力的是组织本身,而非其中的个人或领导者。其三,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福柯的权力观体现在:权力本质上不是镇压性的,而是生产性的,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福柯权力观有三大支柱:权力关系、规制机制、文化取向。身体一直是权力的作用对象与目标,规制的焦点都是围绕着对身体的关注。身体已经成为各种权力支配与力量的综合作用场所,在身体上体现出了包括文化的关系、制度与价值在内的各种力量的对立与权衡。对身体最有效果的影响可以表明权力的最高形态,全景敞视的结构特色决定了权力可以持续、稳定、有效地行使,这对规制者而言是成本最低、效力最高的规制方式;而对被规制者而言却是一种最可怕、最无形、最危险的手段。文化资本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包括文化生产、文化占有、文化表达方式等等。由此,文化资源就变成了一种权力资源。权力对文化的影响是基于权力的布局结构,即权力格局引发的效果。怎样的权力格局编排意味着怎样的文化形态:权力格局的层次差异决定着文化的区别体系;权力的方向影响着文化的目标体系;权力的实施左右着文化策略体系。
第四章探讨了规制体系。权力是我们分析文化的手段与最终结论,而规制是改变文化产业的工具和方式,我们既要明白文化产业的决定力量来自于谁,也要懂得如何利用这样的力量去影响文化产业。因此,规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规制的部分中,注重自上而下的规制力量与自下而上的抵制力量的相互作用,试图理清规制与抵制相互摩擦与妥协之后所形成的文化景象。对规制的分析不是单调而是复调的,它暗含着控制与反控制的双重奏。
规制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甚至取代或破坏了其他治理方式,成为权力关系得以维系的支柱。文化产业的规制需要技巧方法,需要采取特定的精巧方式以实现目的,这需要把各种规制力量整合起来,使它们能够从整体上发挥作用,而不是分散地削弱它们。规制把个人视为规制手段的实现形式,它脱离了彰显强大淫威的权力面目,采用了更为持久而精细的运作机制,显得越发谦和而细腻。权力的行使实现了从显形向隐形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上。规制依赖于审查。审查是规制的最终着力点,它是监视与规范的实现,审查把多种规制因素综合起来,显示了对被规制者的全面控制。在审查关系中,权力显得异常明显,知识显得异常突出,惩罚显得异常残酷。审查造就了权力机制的最终状态,实现了规制的必然效果,导致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建立。文化审查制度代表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出了多元文化被最终整合在同一秩序之中。规制文化生产的第二种方式也是最隐蔽的方式是对文化生产或艺术作品创造的扶持与资助。国家在文化领域中的权力运作的第三种表现是舆论宣传。舆论宣传作为文化评价的一种,代表着公众心理的反应与态度,是一种经过了国家意识形态整合后的意见汇集。规制文化生产的第四种方式是层级监视。文化规制同时也依赖层级监视,一个良好的监视机制是诱发权力效应、引起规制运作的前提条件。大众文化是一个权力争斗的场域,争斗的关键在于大众文化中起着支配力量的文化霸权与来自民间的文化抵制所形成的控制与反抗的相互作用。抵制思想来源于权力观念。抵制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的;二是符号性的。规制包含三个方面的性质:一是规制的平等性;二是规制的利益性;三是规制的反应性。规制过度与规制失灵这两种现象都是文化产业运作中经常发生的。规制需要在公正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