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腹泻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亿例腹泻病,在美国每年发生腹泻病估计达4800万例。2012年我国通过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就达到110余万例,并且有大量发病后未就医,或者就医后未明确诊断的患者。上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开展基于腹泻相关传染病的单病种主动监测。这种针对一种疾病的监测方式不能完整说明腹泻病的人群特征、疾病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特点等问题。本研究以松江区腹泻综合监测系统为资料来源,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松江区基于综合监测系统的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研究目的了解腹泻病病人及致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腹泻病的病原谱构成及病原体耐药特征,探索综合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准确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设计1.资料来源收集松江区腹泻综合监测资料,包括病例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症状体征、发病前暴露特征、病原学检测结果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通过对监测系统工作人员定性访谈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资料。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腹泻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特征、病原学检出结果及影响因素、菌株耐药情况,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水准,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归纳研究对象的看法和观点。研究结果1.流行特征与症状特征2012年5月-2014年2月期间,共收集获得6466例成人腹泻病例信息,男女性别比0.92:1,平均年龄40岁,职业以工人和离退人员为主。病例发病存在一定季节特征,夏季(7-8月)存在一个发病高峰。腹泻患者的腹泻次数中位数为5次,腹泻性状主要为水样便(75.73%)和稀、软便(20.07%),除腹泻外的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不同年龄组病例的主要症状构成略有不同。2.病原学特征采集489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开展细菌和病毒检测。共有154份病例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31.49%,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GⅡ型、A组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占病原体阳性检出的38.22%、20.38%、16.56%和15.92%。主要病原体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季节特点,诺如病毒G II型全年均可检出、A组轮状病毒在寒冷季节检出率较高、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1月。进一步分析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特征与病原体检出的关系,发现:45-59岁中年组沙门氏菌检出高于15-44岁青年组、60岁以上老年组。有恶心症状、有腹胀症状、腹泻性状为水样便、24小时腹泻次数大于等于5次的人群诺如病毒GⅡ型检出率比不具有这些症状体征的人群高。有恶心症状的人群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无恶心症状的人群高。3.病原菌检出的影响因素发病当日即前往就诊采样的患者检出率一般较高,可达40.63%。若发病就诊时间大于或等于5天,各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均明显降低。未发现就诊前是否服用过抗生素对病原体检出有影响。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远高于无不洁饮食史病例。4.菌株耐药情况沙门氏菌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均达到100%敏感,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诺氟沙星、萘啶酸敏感性逐渐降低,对萘啶酸的敏感率最低,仅为68.42%。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达到100%敏感,但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敏感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45%、95.45%、75.00%、36.84%5.综合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从信息报告的及时性看,综合监测系统通过电脑软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更省时便捷,服务器偶尔的不稳定会严重影响数据报送的及时性;从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看,该系统能够较完整地收集就诊病例信息,较全面地描述腹泻病总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应注重对监测点工作人员的反复培训,统一对调查表的理解,提高信息的有效性;从监测工作的可行性看,该监测工作量大,稳定运行需要政策支持和人、财、物保证,可根据监测的结果适当调整样本的病原学检测指标,节约资源;从监测系统的可操作性看,监测软件系统应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并注意提高服务器的稳定性。结论1.松江区成人腹泻病原体流行存在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对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不同病原体感染后无特异的临床症状体征,从症状体征上很难提示该病例为何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松江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细菌为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其耐药情况虽尚不严重,但也存在对部分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耐药。3.对综合监测软件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依据现有的腹泻病原谱结果,可考虑适当调整病原学检测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4.综合监测系统能较全面地反映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但其稳定运行需要政策支持和人、财、物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