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洪管理的文物建筑外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55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城市更新的规模扩张、内涝问题频发,防洪减灾成为文物建筑整体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文物建筑防洪工程主要针对建筑本体开展,雨洪管理措施单一,防洪效果不显著。随着针对场地中雨洪管理新模式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针对外环境设计的“预防性保护”要求的提出,外环境中的雨洪管理实践成为更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防洪减灾途径。本文以实现文物建筑雨洪风险的削减、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目标,采用文献综述、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监测的研究方法,借助数字测绘、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雨洪管理在不同类型的文物建筑外环境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文物建筑外环境的形成、主要类型和特征;2)选取典型的文物建筑案例,结合测绘技术和建设指标,综合探索现阶段外环境中存在的雨洪风险和控制需求;3)探讨不同场地条件中雨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及其实际应用。论文共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阐述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构建研究框架;第2章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包含论文涉及的理论概念、内容与功能界定,梳理现代雨洪管理理论体系、归纳其在文物建筑外环境实践方法;第3章为案例研究,介绍了调研相关理论、研究目的与意义、案例选择的原则,调查了中、美、德、英等国家降雨事件高发地区的典型文物建筑外环境景观,分析并总结当前针对文物建筑整体性保护的雨洪管理措施应用现状;第4章为范式研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相关规范与现状调查结果,提出基于雨洪管理的文物建筑外环境范式与设计策略;第5章为实证研究,论证该计策略在各类型外环境中的应用途径;第6章为结论,总结研究成果与不足,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全文字数约85000字,图表161幅(其中图131幅,表28幅及附表2幅)。
其他文献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使得商品已不再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网络经济的崛起使得消费行为已不局限于特定场所,传统的销售模式正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新兴的体验消费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在此背景下,兼具体验与销售功能的产品体验中心应运而生。对前人关于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选择性的运用,旨在发现该类建筑中与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较强关联的要素。采用语义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和行为观察法,从消费者的视角,对4个产品体验
设计草图是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记录建筑师图示思维、推敲设计的载体,建筑大师的设计草图尤其反映着他们的创作思想、设计方法和个性特点,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以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尚不丰富,而在当代,由于草图的作用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对设计草图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更为稀少,研究成果更为匮乏。而设计草图作为建筑师的基本功,不仅不能放弃,而且应该得到强化和发展,因此,在目前国内建
近年来,民宿作为新兴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不断发展壮大。不同于酒店的华丽高端、规模庞大,民宿追求的是为游客提供精致性、个性化、体验式的服务,尤其适宜在自然资源优越和人文资源丰厚的村落和古镇地区发展。民宿多由旧建筑更新改造而来,亦有新建或新旧结合的,主题鲜明,环境优美。民宿的材料以夯土、砖、石材、木材、钢材等比较常见,结构多为框架和混合结构。现代木结构民宿因为具有建筑空间灵活、造型多变、环
综合医院是以诊治疾病,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其各项设施应该尽可能改善病人的治疗和恢复条件。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下文简称ICU)作为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是综合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关于ICU的管理和建设标准尚未完善,相关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因此对ICU进行空间设计研究具有理论和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和旅游业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旅客对旅行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高,随之而来的是精品式、体验式等诸多新型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也逐渐显露其价值,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被打造成文化旅游项目,重新焕发经济活力,伴随着历史文化街区功能业态的更替,历史文化街区型精品酒店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内历史文化街区型精品酒店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并逐渐走向品牌化、规模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餐饮、娱乐等方面的商业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规划设计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外,相对于数量巨大且成熟的综合体建筑实践来说,相应的理论研究稍显滞后,针对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所做的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总结较为欠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本文对综合体建筑的功能配置展开研究。首先,作者阅读分析了大
楼阁是中国传统的城市山水人文环境中的典型景观要素,是关联城市和自然山水的关键因子,在构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取向和整体意象的景观环境空间结构中起到提纲挈领的标志性作用。深入解读传统楼阁与历史环境的关系及其本体特征,是理解中国古代匠人的环境经营智慧、丰富现代中国城市特色景观营造理论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的景观营造历来注重环境的整体把握,当前有关楼阁的研究关注点多在于单体物质空间的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经历着深刻的物质形态变革,面临着传统建筑肌理流失、街巷形态格局改变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冲击,而目前的保护规划体系对于街巷空间的改造建设控制以及空间设计指引的针对性不强、对街巷空间形态保护不足,导致街区的传统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弘扬。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城市设计方法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与现场调研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设计控制引导手段在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民生改善,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残疾人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匮乏。目前,我国已颁布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若干建设标准,但在理论方法、设计要求、标准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设计实践中也给建筑师带来不少困惑。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设计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残疾人综
乡村公共空间是旅游型乡村中承载游客活动和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乡村旅游业兴旺发达,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并没有达到建设时的预期效果。不同旅游型乡村的公共空间、一个乡村的不同公共空间、同一公共空间的不同位置的使用状况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有效地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成为了当下旅游型乡村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