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国家,小学教师性别结构都呈现出“女性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一些公众、媒体甚至研究认为,提高男教师的比例,维持教师性别结构平衡,对学生(特别是男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假定在于,男女教师各自具有不同的性别特质(如男教师更倾向于公正,女教师更倾向于关怀),这些特质对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事实上,有关教师关怀的研究也多是面向女性教师和女性经验,较少关注男性教师和男性经验。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立足当代中国的语境,描述和解释小学男教师的关怀认知与具体行为,继而对小学男教师的关怀经验进行批判与反思。在综合既有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将教师关怀界定为教师在学校情境中对有特定需要的学生给予言语或行为上的关注与支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地区4个城市8所小学的33名小学男教师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编码、归类与分析。研究发现,小学男教师在关怀上具体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关怀认知上,小学男教师采取了“心理”、“行为”、“关系”等不同取向,但以“行为”取向为主;他们注意到关怀之于学生福利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和师生关系维系的作用,但更为强调关怀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意义,特别是认为自身可以作为学生的男性榜样、“替代父母”,以及在发展学生的性别角色认知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第二,在关怀发生上,小学男教师对学生的生物性、交往性与发展性需要都有积极的响应,但主要指向的是学生的发展性需要。第三,在关怀表征上,小学男教师直接的关怀主要涉及指向学生身体的照顾,指向学生心理的安慰与鼓励,指向学生行为的强化、指导与要求,也有共同参与、家校协同等间接的关怀。其中,指向学生行为的强化、指导与要求,是小学男教师最为常见的关怀行为。小学男教师的关怀虽也有柔性的方面,但主要表现出刚性的倾向,强调男性的阳刚之气。整体而言,小学男教师的这些关怀认知和行为,与教师的主体特征、学生的个体背景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都有深层的关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认为小学男教师的关怀具有独特的复杂性。第一,小学男教师接受并内化了关怀作为教学专业的要求。第二,小学男教师倾向于从男性立场出发,将男性关怀视为教育关怀中区别于女性关怀的独特类型。第三,小学男教师对男性关怀者这一形象的阐释虽仍处于传统的性别框架下,但也呈现出更自由的、个人的理解,孕育了解放与重新诠释男性关怀者的可能性。概括来说,小学男教师的关怀一方面没有摆脱社会的男性刻板印象,展现了典型的男性形象,但另一方面又因为专业的独特性、人性的共通性和社会的开放性,共享和吸收了女性的关怀经验和实践,从而在关怀方面模糊了传统的性别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