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中西音乐文化的碰撞,声乐界围绕在唱法上对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了一场论争,并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未来的发展道路。论争主要内容集中在唱法、音乐风格、艺术审美及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新中国广大的音乐家、声乐艺术工作者、媒体、大众都加入到这次论争中来。通过音乐界各专家学者们的不断努力探索与研究,打破了以往人民大众对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西方美声唱法的偏见,客观的认识到两种声乐艺术的优缺,最后认识到中国音乐的发展之路应该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弘扬、继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学习、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精髓,将两种音乐文化融合,使中国民族声乐开始发展为一种优美的、适用于多民族的演唱艺术形式。这一成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在专家学者们的不断努力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土洋之争”对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影响的深刻。至今,中西音乐文化的关系依旧是音乐界各专家学者及声乐工作者不断讨论、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引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进行阐释,并对本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一章从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于发展、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这两个方面,阐述建国前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对“土洋之争”的历史进行回顾,从各专家学者对于“土嗓子”与“洋嗓子”两个方而的对观点进行分类、总结,并得出“中西结合”的中国民族声乐发展道路。第三章,通过对70、80年代到21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在教学、演唱等方面,所取得辉煌成绩的描写,阐述“土洋之争”对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影响。第四章为文章的重点部分,重点阐述“土洋之争”的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所产生的历史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展望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出看法。本文通过对“土洋之争”历史脉络的梳理,围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民族性,尽可能的对当时提出的声乐观念及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土洋之争”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影响,深刻把握“土”、“洋”关系,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为声乐演唱、教学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