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凡纳滨对虾抵抗WSSV相关的血蓝蛋白降解肽段的鉴定及其抗性机制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病害频发、种质退化严重被认为是目前影响我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加强对虾基础性研究,揭示对虾自身免疫防御机制,寻找对虾病害防控、良种选育等的有效方法。有趣的是,近年来包括本课题组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对虾血蓝蛋白(hemocyanin,Hc)不仅具有抗病毒、抑菌等多种免疫学活性,而且还可以产生多种功能性降解肽段。然而迄今为止,与对虾抵御重要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有关的血蓝蛋白降解肽段国内外尚未报道。为此,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之上,采用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策略对其进行深入探索,所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对虾抵抗WSSV有关的血蓝蛋白降解肽段的鉴定
  首先,采用2-DE技术从感染WSSV2h后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血浆中鉴定到15个表达下调、5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质点。Q-TOF-MS/MS进一步分析显示,20个差异蛋白中17个蛋白被鉴定为血蓝蛋白降解肽段,其中,2个(48、49)、3个(52、54和55)上调蛋白点分别与对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小亚基具有高度同源性,依次将其命名为LvHcL48、LvHcL49、LvHcS52、LvHcS54和LvHcS55。
  继而,采用EdmanN端测序、C端测序、全序列测序以及分子量测定等策略,对上述5个表达上调血蓝蛋白降解肽段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成功获得2个肽段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信息。其中,LvHcL48分子量为8927.83Da,全长79个氨基酸,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大亚基C末端第584-662个氨基酸100%匹配;LvHcS52分子量为5824.09Da,全长55个氨基酸,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小亚基C末端第526-580个氨基酸100%匹配。
  由此说明,WSSV刺激对虾后,血蓝蛋白可以发生明显的响应,并可产生多个可能与抗性有关的降解肽段。
  2.血蓝蛋白降解肽段抗WSSV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2.1LvHcS52抗WSSV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首先,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在获得LvHcS52cDNA序列(165bp)的基础之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LvHcS52,通过原核表达、GlutathioneSepharose4B纯化和PrecisionProtease酶切等策略,获得分子量约为6kDa的LvHcS52重组表达蛋白rLvHcS52。同时,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LvHcS52化学合成肽段sLvHcS52。
  继而,在体内、外2个水平对LvHcS52抗WSSV活性进行分析。在体外细胞水平,以“LALH2O+WSSV”和“sGFP+WSSV”为对照,采用qPCR分析“sLvHcS52+WSSV”处理对虾原代血细胞不同时间后对WSSV极早期基因wsv069和晚期基因wsv421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处理血细胞2h、12h后,wsv069表达水平先极显著性上升(P<0.01)后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wsv421表达水平在实验组处理血细胞6h、12h后均极显著性下降(P<0.01)。在体内动物水平,以“PBS+WSSV”和“rGST+WSSV”为对照,采用qPCR分析“rLvHcS52+WSSV”注射对虾不同时间后对wsv069和wsv421表达变化以及WSSV拷贝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wsv069和wsv421的表达变化趋势与体外水平完全一致。同时,与对照组相比,“rLvHcS52+WSSV”注射对虾12h、24h后,对虾血细胞中的WSSV拷贝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由此说明,LvHcS52在早期可能促进WSSV基因的表达,但在晚期却可以明显抑制WSSV的增殖。
  最后,采用BiotinPull-down、质谱、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Westernblot等技术探讨LvHcS52抵抗WSSV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Biotin-LvHcS52不仅可与对虾血细胞膜上的β-Integrin及其胞外段原核表达蛋白GST-LvInB-ER相互作用,而且还可能可以与WSSV包膜蛋白WSV267相结合。同时,与对照组相比,LvHcS52体外处理对虾原代血细胞后,STA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下游抗菌肽基因可发生明显的响应,其中,STAT基因在LvHcS52处理虾血细胞2-12h后表达水平显著性或极显著性表达上升(P<0.05或0.01);ALF1、ALF3在LvHcS52处理虾血细胞2-6h后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但处理12h后表达水平却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上升(P<0.05或0.01);同时STAT磷酸化水平在2–4h后明显升高。由此提示,LvHcS52抵抗WSSV的作用机制可能为:LvHcS52在WSSV感染对虾早期可能被WSSV包膜蛋白WSV267“挟持”,并通过与对虾β-Integrin相结合促进WSSV的吞噬,但在WSSV感染对虾晚期可通过激活细胞内STAT等信号通路,产生抗WSSV因子而抑制WSSV在对虾体内的增殖。
  2.2LvHcL48抗WSSV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首先,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在获得LvHcL48cDNA序列(237bp)的基础之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LvHcL48,通过原核表达、GlutathioneSepharose4B纯化和PrecisionProtease酶切等策略,获得分子量约为9kDa的LvHcL48重组表达蛋白rLvHcL48。
  继而,在体内、外2个水平,以“PBS+WSSV”和“rGST+WSSV”为对照,采用qPCR分析“rLvHcL48+WSSV”处理对虾原代血细胞或注射对虾体内不同时间后,对wsv069和wsv421表达变化以及对虾体内WSSV拷贝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wsv069和wsv421分别在处理血细胞或注射对虾2-12h和12-24h后表达水平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rLvHcL48+WSSV”注射对虾12h、24h后,对虾血细胞中的WSSV拷贝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由此表明,与LvHcS52相似,LvHcL48在体内、外2个水平均同样具有明显的抗WSSV活性。
  最后,采用GSTPull-down、Far-Westernblot、质谱、基因克隆、原核表达、Westernblot等技术探讨LvHcL48抵御WSSV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GST-LvHcL48可与WSSV外膜蛋白VP28及其原核表达蛋白rHis-VP28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提示,LvHcL48可能通过结合WSSV外膜蛋白VP28而延缓WSSV对细胞的侵染,最终抑制WSSV在对虾体内的增殖。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从对虾中发现与抵御WSSV有关的2种血蓝蛋白新的功能性降解肽段LvHcL48和LvHcS52,其抗性机制可能与激活对虾抗病毒信号通路或直接与WSSV相结合延缓WSSV侵染细胞有关。所获研究结果对深入阐明血蓝蛋白功能性降解肽段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对虾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其走向衰落和灭亡前,进行保护和理论研究,对文化发展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活态保护视角出发,就如何解决梁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期望此课题研究对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梁平木版年画的研究、传承、保护工作能提供资料和学术支持,从而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路径。  本文分五个章节来研究这
学位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是人们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愿望的实体表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凝聚了深厚的民族情结。梁平“涂式木雕”是民间老艺人涂国发对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和创新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也成为了梁平人传达美好生活愿望的世俗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严重制约了“涂式木雕”的生存空间,使其处于消亡阶段。而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
学位
2008年5月我跟随导师前往云岗石窟去进行艺术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有如此深厚的传统艺术,我深感自豪,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传统艺术的探寻热情。  云岗石窟是北魏统一北中国后,在河西地区以外开凿的最早的一处石窟艺术,也就是佛教从河西东传平城,在更为繁荣的时代开凿出来的。它是佛教石刻造像艺术唐代以前的代表作。因而一开始,无论性质、题材、语言风格都代表了佛教艺术民族形式的
学位
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试验基于14年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利用气相色谱仪、稳定性同位素质谱仪和相关实验分析技术,系统探讨了秸秆还田(S)与不还田(0)条件下传统翻耕(CT)、深松(SS)、旋耕(RT)、免耕(ZT)4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排放、土壤理化性质、植株固碳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土壤CO2排放  夏玉米田,土壤CO2排放随着生
学位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白粉病及穗发芽都是小麦的重要病害或危害,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防治这两种病害或危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有抗性的品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抗白粉病基因Pm5e及抗穗发芽基因TaMKK3-A的研究,进一步对Pm5e基因精细定位,寻找引起穗发芽抗性变异的位点,加快这两个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进程。基于此,我们对含有高抗白粉病基因P
学位
YUCCA基因参与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其编码的黄素单加氧酶是植物生长素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重要限速酶,参与植物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不同植物中的YUCCA基因家族也逐渐被鉴定出来。研究发现,在植物中YUCCA基因家族的不同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特定的时空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了小麦数据库以及多种分析工具,鉴定小麦的TaYUCCA基因,并利用小麦的表达数据库分析各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
学位
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养猪生产的威胁,给全球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PCV2是能够导致PMWS以及PCVAD疾病的主要病原。PCV2病毒的变异速率很高,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体,为通过使用疫苗进行有效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PCV2的传染性越来越高,导致全球范围的猪场受PCV2感染的猪阳性率不断升高。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猪对PCV2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我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也
学位

众所周知,作物产量的90%来自光合产物的积累,所以开展作物的高光效育种研究意义重大。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miRNA对光合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较少。  为了研究miRNA对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本论文以正在发育的玉米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small RNA-seq(sRNA-seq)文库构建、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可能参与调控光合作用的miRNA及其靶基因,并通过RL
学位
凹耳臭蛙(Odorranatormota)是我国特有的山溪蛙,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用超声波进行通讯的非哺乳类脊椎动物。由于凹耳臭蛙的分布范围狭窄,数量不多,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环境破坏,已经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基因与脊椎动物免疫相关,与有些脊椎动物的性选择也相关。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方法,从转录组水平上分析凹耳臭蛙
学位
纯手性的晶态固体材料,特别是孔洞尺寸可调节孔隙率高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在非对称催化、手性识别方面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功能。但是想要得到纯手性的材料却非常昂贵和困难。非手性前体通过自发拆分和对称性破缺得到单一手性材料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在这里,我们报道基于非手性配体4-咪唑甲酸和乙酸钴反应,通过自发拆分得到一种手性二价钴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即使不加入任何手性源,不同的溶剂热条件下会不仅会得到常见的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