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OVA(Ovalbumin卵蛋白)为致敏原,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及尾静脉注射相结合的方式致敏小鼠从而建立小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通过研究过敏性休克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全血PAR-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蛋白酶激活受体2)m 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临床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CL级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6~25g,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为保证取得足够标本,本次试验将致敏组与对照组按1:2配比小鼠数量,取标本失败率为50%)。实验中小鼠均分笼饲养,每笼5只,小鼠饲料及清水喂养小鼠1周以适应环境。第1天,实验组小鼠用灭菌1ml注射器腹腔注射OVA溶液0.25ml,1周后再次腹腔注射相同剂量,待免疫后第3周,用胰岛素注射器尾静脉注射OVA 0.5ml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组以PBS缓冲液代替OVA溶液,注射方法及液体剂量同致敏组。观察两组小鼠症状,一小时后收集足够血液(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摘除眼球取血法),离心后取血清用于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表达水平;以RT-PCR(逆转录PCR)法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全血中PAR-2 m RNA相对表达量;脊柱离断后解剖取肺、胃、肠组织,置于40%甲醛固定,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症状观察结果: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过敏原后8min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肢搔鼻类似于洗脸的动作,在笼子中活动活跃,约25分钟后表现为转而表现为匍匐不动,活动量减少,精神萎靡,眼睛微眯等,部分实验组小鼠在尾静脉注射后50分钟左右能回复正常状态,其余小鼠症状加重,在尾静脉注射后50min左右出现趴伏不动、行动迟缓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少数1h左右死亡。正常对照组小鼠1h内观察没有出现上述症状。2.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实验组光学显微镜镜下可见肺脏小血管周围水肿(+++)、出血,肺泡间隔增宽,肺组织结构破坏;胃肠组织切片可见胃肠粘膜水肿、间隙增宽。正常对照组小鼠各脏器在检查未见明显组织形态学变化。3.RT-PCR结果:实验组小鼠全血PA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为(3.372±0.28),对照组全血PA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为(0.759±0.062),两组数据比较实验组PAR-2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ELISA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为(72.378±8.018ug/l),正常对照组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为(20.265±1.953ug/l),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敏后小鼠血清类糜蛋白酶含量(16.186±0.959ug/l),对照组血清类糜蛋白酶含量(34.905±3.972ug/l),组间比较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5.小鼠血PA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与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表达间相关性PAR-2 m RNA与类胰蛋白酶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7,P<0.01,外周血PA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类糜蛋白酶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62,P<0.01),血清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47,P<0.01)。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建立了雄性昆明小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致敏组临床症状观察及各脏器病理检查均支持过敏性休克的诊断。2.PAR-2作为已知类胰蛋白酶的唯一受体,参与了过敏性休克的发作过程,且在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到正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