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的戏剧艺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使我国的戏剧艺术事业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改制、改人、改戏”为核心的三改运动。蒲州梆子的发祥地古蒲州(永济)与平阳(临汾)作为全国梆子戏的故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三改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改革,最终使蒲剧的发展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文艺之中。本论文通过对临汾市档案馆、图书馆和蒲剧院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7个部分对建国后至文革前的蒲剧改革展开论述。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从选题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相关界定这四方面对论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概述了建国后有关戏改研究的著作以及蒲剧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出晋南地区蒲剧改革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第二章首先阐述了蒲剧自明中叶产生至戏改前的发展历程,同时分析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戏改”的大背景以及"改人、改制、改戏”的具体内容,最后阐述了建国初期晋南地区的蒲剧亟需改革。第三章阐述了在中共戏改方针的指导下对从事戏曲工作人员的改造工作,主要体现在身份改造、思想改造和文化改造三个方面。通过改造,旧社会的“艺人”转变成为了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改造后的艺人积极主动地为工农兵服务,充分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文艺服务体系中。第四章对建国后蒲剧在剧团制度方面的改革作了介绍,政府通过领导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对剧团的行政管理。而后通过登记制度的实施为私营剧团转为国营提供了前提条件,进入50年代,在“一化三改”的社会浪潮中,私营剧团纷纷转为国营。但是在文艺服务与政治的思想指导下,剧团的文艺功能逐渐让位于政治宣传教育。第五章首先阐述了蒲剧传统剧目的来源,而后从整编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创作现代戏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蒲剧剧目的推陈出新,最后简要总结了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一思想指导下,蒲剧剧目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第六章阐述了蒲剧改革的成就及影响。蒲剧改革使蒲剧这一传统艺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在服务于工农兵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行政指令干预过多违背了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剧团缺乏活力,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最后分析了蒲剧对晋南社会文化的影响,蒲剧的宣传教化巩固了新生政权、保障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并且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最后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简要总结,对建国后晋南地区的蒲剧改革做整体论述。改人、改制的成果最终都是通过改戏体现出来的,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通过上演符合国家意志的剧目,最终塑造出了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新型人民,实现了对人民的教化功能,完成了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