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氮是所有生物体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适量的氮素在湿地中为生物提供营养并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高负荷的氮素通常导致湿地营养过剩,引发湿地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氮素循环主要是由微生物驱动,因此揭示氮循环微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理分布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围绕着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模式、生物多样性格局以及群落构建机制开展研究,且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对湿地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所有生物体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适量的氮素在湿地中为生物提供营养并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高负荷的氮素通常导致湿地营养过剩,引发湿地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氮素循环主要是由微生物驱动,因此揭示氮循环微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理分布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围绕着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模式、生物多样性格局以及群落构建机制开展研究,且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对湿地氮循环微生物的群落分布及构建机制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典型湿地(青藏高原36个湿地位点和中东部30个河流湿地位点)的土壤和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介导氮循环经典过程(硝化、反硝化)的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nir K和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以期揭示湿地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地理分布、群落构建机制及其在生态功能中的重要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藏高原湿地硝化微生物的研究发现,AOA微生物群落以Nitrososphaera簇(Group I.1b)为主,相对丰度高达90.36%,而AOB微生物群落组成以Nitrosospira为主,占总丰度的64.96%。硝化微生物群落变异主要受环境因子而非空间因子驱动,其中AOA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年均温(MAT)和年降雨量(MAP)影响,AOB微生物群落则受MAT、电导率、植物丰富度、p H及总氮的共同影响。净硝化速率与AOB而非AOA丰度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青藏高原湿地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变异起着关键作用。2)青藏高原湿地nir 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α‐多样性及丰度主要与水体总有机碳(TOC)、土壤硝态氮(SNO3-)和土壤含水率相关,其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土壤电导率的影响。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的α‐多样性及丰度则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土壤碳含量以及土壤温度的影响,其微生物群落变异则受水体电导率、土壤温度和水深的共同影响。空间因子对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变异的贡献大于nir K型反硝化微生物。而零模型结果则表明,nir 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潜在构建机制由随机性的扩散限制所驱动,而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则由随机性和确定性过程共同主导。3)进一步以中国中东部的河流湿地为对象对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分布进行研究,并揭示引起这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模式,然而其分布模式在丰富和稀有类群中的趋势并不一致。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环境距离衰减关系,但丰富类群的衰减斜率明显高于稀有类群。多元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受地理因子和气候因子驱动,而AOB的稀有类群群落受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和其他环境因子共同驱动。通过零模型研究发现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构建主要由随机性过程的扩散限制和Undominated过程主导。4)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发现中东部河流湿地中的丰富和稀有类群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因此我们分析了丰富和稀有类群在生态网络和生态功能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硝化、反硝化的稀有类群拥有更高的网络参数(如网络节点数、特征向量中心度等),暗示着其在生态网络中具有更中心的地位,在维持微生物生态网络复杂性中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相比AOA和nir S型微生物,AOB和nir K型反硝化微生物对潜在硝化、反硝化速率的贡献更大,而其稀有类群的β而非α‐多样性对潜对硝化、反硝化速率的影响更大。综上,我们利用克隆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逐步深入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从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驱动因子到其背后的群落构建机制,从整体微生物群落拓展到丰富和稀有类群子群落。我们揭示了,在远离人为干扰的青藏高原湿地和受人为干扰较大的中国中东部河流湿地中的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构建机制差异较大。整体上,青藏高原湿地的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构建中确定性过程的比重较大(除nir K型反硝化微生物),而在中东部则相反。此外,我们还明确了稀有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及其β多样性在微生物生态网络复杂性和生态功能维持上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对超声检测系统进行模型化,分析了超声在检测材料中与介质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声场特性,及其对超声回波信号处理所引出的问题。重点依据小波分析理论,对适用于超声检测信号处理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研究。1.从超声回波信号在材料检测中特性出发,对粗晶材料的超声回波声场进行了模型分析,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对信号统计特性进行推导;在小波多尺度分析处理结构中,结合实际应用中粗晶材料特性,将不同距离的粗
原子频标工作参数的选择对频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被动型铷原子频标工作参数选择的问题。作者首先综述了原子频率标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然后,对铷原子频标的控制环路特性、环路噪声对输出频率稳定度的影响、量子系统的参数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最后结合对频标输出稳定度的一些影响因素,提出并部分实现了数字化技术在铷原子频标中的一些应用方案。对被动型铷原子频标的控制环路以及环路的噪声在频域内
原子激发态结构始终是原子物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原子的自电离态作为一种新颖的原子状态而具有研究意义。原子结构的理论计算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鞍点复转动方法(Saddle-point complex-rotation method)是较近出现的一种有效的计算自电离态的方法;全实加关联(Full-coreplus correlation)方法既发挥了传统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在描述电子关联效应方面的优
在原子分子物理领域中,超精细结构和同位素位移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具有特殊的地位,对于研究频率标准应用尤其重要。随着离子阱和激光冷却技术以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需求,人们致力于研制更高准确的频标。87Sr+离子是离子阱光频标的侯选离子之一,为了提供实验上的需要,本文完成了87Sr+离子的超精细结构以及同位素位移的计算。本文采用图示多体微扰论的有效算符方法来计算超精细结构。用基样条方法构造一个薛定谔方程
元话语研究离不开分类描写,如Hyland的分类。近年来,随着元语用学的迅速发展,元话语分类研究迎来了新的契机。在厘清元话语与元语用关系之后,借鉴Culpeper和Haugh等学者的元语用理论以及Jakobson划分语言功能时参照各个交际维度的做法,本研究对元语用意识进行了基于交际事件相关因素的分类,进而尝试提出一种关于元话语的新分类,旨在为今后各种涉及元话语的话语分析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已有研究表明木本植物栖息地丧失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持续的负面影响,但量化栖息地丧失对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此外,人为活动造成的木本植物栖息地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及伴随的景观变化很可能通过在大尺度地理区域内的分布区扩张或收缩及隔离等来影响当前生物多样性分布。因此,理解人为干扰对木本植物遗传学方面有何影响至关重要。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为苦木科臭椿属植物,是东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近年来人们对其相关的森林要素对过去环境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藤本植物作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恢复和演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大多数的系统地理学研究大多集中在常绿乔木上很少有藤本植物研究。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湿润的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林下木质落叶藤本植物毛花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毛花猕猴桃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多年
桃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桃树先开花后长叶,花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中花瓣数量是决定桃花观赏性状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桃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期及着色机理,而对重瓣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较少;同时雄性不育与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密切相关,但桃雄性不育机理不清。为此,本论文开展了桃重瓣及雄性不育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ABCE模型基因对重瓣性状的调控作用。在桃基
微藻是一类形态微小、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油脂、色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生物能源和环境修复领域。然而,微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生物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微藻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其中浮游动物和寄生真菌污染发展快、危害大,常导致培养失败,目前还未开发出高效经济的控制技术。本学科组前期通过对多种物理、化学方法进行试验,首次发现阴离子表面
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已知植物。这些地区气候宜人,适合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因此成为现居住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人口压力增大导致大量的热带森林被砍伐,使得许多热带森林高度碎片化。狭域分布的植物在这些破碎的森林中面临灭绝的威胁,这使其生境成为最重要的且需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东部的弧形山(EAM),特有物种和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范围狭窄及高度集中,使该地区被列为世界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