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酶催化循环理性设计N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具有高催化活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是制药工业、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生产手性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热点。基于序列和结构信息的理性设计以及定向进化,已成为酶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学位论文围绕酶催化循环过程描述:底物迁移和识别、催化反应和产物释放,开展理性设计苹果酸酶、丙氨酸脱氢酶和meso-2,3-丁二醇脱氢酶的研究工作,结果如下:(1)以苹果酸酶(EC 1.1.1.40)为对象,在原子水平上动态描述酶的催化循环,揭示了苹果酸酶立体选择性底物识别的结构基础。L-苹果酸是苹果酸酶的天然底物,具有较高的结合能,D-苹果酸作为抑制剂具有较低的结合能。D-苹果酸与Arg165形成共面离子反应,与Mn2+的配位角接近90°。与L-苹果酸相比,这种结合构象导致D-苹果酸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高的势垒。催化阶段,β-脱羧步骤是限速步骤,有效活化能垒为16.44 kcal/mol,比氢化物转移步骤高约4.58 kcal/mol,该结果与通过实验kcat值推导的一致。产物释放阶段,Leu167和Asn421组成一个“摆动门”。L/D-苹果酸从结合口袋逃逸需要克服的能垒比丙酮酸高约5.8 kcal/mol,在合成L-苹果酸的方向上需要更开放的构象。(2)以丙氨酸脱氢酶(EC 1.4.1.1)为对象,使用QM/MM方法在PM6水平上研究脱氢酶的催化机理,提高丙氨酸脱氢酶胺化反应活性,用于丙氨酸合成。当His96作为广义酸/碱时,氢化物转移步骤势垒为39.71 kcal/mol,水亲核攻击步骤势垒约为8 kcal/mol。因此,氢化物转移步骤是限速步骤,His96是催化酸/碱残基,而不是Lys75。当Tyr94突变为Phe94时,QM/MM-US、ONIOM和QM/MM-SMD三种方法,分别在PM6、B3LYP/6-31G*和B3LYP/6-31G*理论水平计算得到脱氨反应活化能垒增加2.33 kcal/mol、0.9 kcal/mol 和 1.67 kcal/mol,胺化反应活化能垒降低 3.29 kcal/mol、1.0 kcal/mol和1.18 kcal/mol,即脱氨反应kcat值降低,胺化反应kcat值增加。MM/PBSA结合相互作用熵方法计算结合自由能,结果显示脱氨反应方向结合自由能降低了 3.4 kcal/mol,Km值会降低;胺化反应方向结合自由能增加了 0.89 kcal/mol,Km值可能会略有增加。重组表达Tyr94Phe突变体,酶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脱氨反应kceat值降低了 56%,胺化反应kcat值增加了 30%,去稳基态导致胺化反应Km值增加了 30%。(3)以meso-2,3-丁二醇脱氢酶(EC 1.1.1.B20)为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鉴定了酶的底物通道,底物结合结构域α4-螺旋和两个短α螺旋向外摆动暴露配体的疏水结合腔,从而使产物和辅因子从活性口袋中释放。进一步的MM/GBSA结合自由能分析表明,Phe212和Asn146是关键的产物释放位点。针对这两个位点的定点重组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表明,Asn146Gln突变体保留了野生型酶活性,但Asn146Ala突变则完全丢失了活性;而Phe212Tyr的kcat值增强至野生型的3-7倍,催化效率增强至野生型2-4倍。(4)使用反应性构象数、MM/PBSA-相互作用熵和热动态积分方法评估meso-2,3-丁二醇脱氢酶的底物结合自由能,使用ONIOM和QM/MM-SMD在B3LYP/6-31G*理论水平上评估活化能垒。结果表明,决定meso-2,3-丁二醇脱氢酶立体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结合,即天然底物R-乙偶姻的结合自由能低于S-乙偶姻;决定(2S,3S)-2,3-丁二醇脱氢酶立体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催化过程,即还原天然底物S-乙偶姻的能垒比还原R-乙偶姻的能垒低2.52 kcal/mol。2,3-丁二醇脱氢酶催化还原丁二酮形成乙偶姻是不可逆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乙偶姻不能稳定地结合在活性口袋中是其不可逆的主要原因。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反应性构象的数量虚拟筛选发现Trp190Met突变体具有预期的活性,定点突变的重组蛋白,酶活性分析证明Trp190Met具有乙偶姻氧化活性。基于Trp190Met突变位点,发现了来自乳酸乳球菌的2,3-丁二醇脱氢酶(Ll-BDH),具有氧化乙偶姻形成丁二酮的活性,重组Ll-BDH酶动力学的Km为283.70mM,kcat为0.49 s-1,证明2,3-丁二醇脱氢酶催化还原丁二酮形成乙偶姻是可逆的。Ll-BDH是首次报道的氧化乙偶姻形成丁二酮的酶。综上,基于模拟酶催化循环的全程,在原子水平上揭示酶催化机制,扩展酶的结构和功能知识,阐明了苹果酸酶和2,3-丁二醇脱氢酶的立体选择性机制;通过去稳基态,提高了丙氨酸脱氢酶的胺化反应的kcat值;通过改造产物释放通道提高了 2,3-丁二醇脱氢酶的催化效率,并且基于底物结合增加形成反应性构象的概率,首次设计和报道了具有氧化乙偶姻形成丁二酮活性的酶。基于酶催化循环的N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理性设计技术,结合高通量实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机器学习,可快速获得具有多种天然甚至非天然催化活性的酶,充分利用低成本和更具可持续性的生物催化,推动生物催化的产业化发展。
其他文献
现代医学影像学为人类防治疾病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层出不穷的医学成像技术为生物组织的影像学描述提供了新的工具,其在临床诊断、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成像机理的限制,各医学成像设备得到的医学影像均还存在某些不足,例如:影像空间分辨率不高,影像结构信息欠缺,影像代谢信息不足,或者影像需要多模态融合才能满足复杂疾病的精确评估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为发
为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宣传曹溪文化广场的文化特色,大南华项目施工完成了独具特色的菩提叶大门雕塑。本文主要介绍菩提叶大门雕塑的施工过程,包括对雕塑安装及其龙骨变形控制、油漆喷涂、雕塑照明等相关施工技术的阐述。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该施工技术可保证雕塑施工的精准度,能达到雕塑设计要求的艺术效果,并达到了景观效果及文化品位提升的目的,可为同类型雕塑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源因具有密度高、装置结构简单以及均匀性良好等优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芯片刻蚀、中性束注入以及材料处理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为了满足大尺寸芯片加工的要求,等离子体放电腔室大小不断增大,ICP源面临大面积、高密度以及良好的均匀性很难同时实现的难题,如何在大面积尺寸的基础上获取高密度且空间分布均匀的等离子体已经
二氧化锡(SnO2)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对空气和热稳定,不溶于水,难溶于酸碱,尤其是其折射率达到2.00,且本身为白色,是构筑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的理想原料。但与其他无机氧化物一样,SnO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刚性结构导致脆性大、难以通过晶格参数的改变实现外界刺激响应,且非相干光散射作用的增强导致其结构色的颜色饱和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聚苯乙烯(PS)微球蛋白石光子晶体为模板,在构建孔径
太阳能光伏和光热技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近年来,光伏光热(PVT)热泵技术取得了相比于其他太阳能利用技术更卓越的研究成果,该技术集成了光伏发电技术和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技术,其显著特点在于能够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相比于其他常规太阳能能源系统形式,PVT热泵技术在制备热水、提升光伏发电效率以及实现高效率的多能联产联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众所周知,一方面,建筑能耗在社会总
电磁波吸收材料是防治电磁波辐射污染的关键材料。水泥是当今建筑行业应用最大宗的基础材料,研发新型高性能水泥基吸波材料对于解决室内电磁波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以及拓宽其应用频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仍然存在材料微波吸收性能低、吸波带宽窄、密度大等共性问题。吸收剂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主导水泥基吸波材料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关键参数,而吸收剂的组成、结构、粒度
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率快、功率密度高和绿色安全等突出优点,在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节能减排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电极材料是电荷存储和电子传输载体,是决定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孔炭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比表面积高和孔道结构可调等优点,是商业化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极材料,但受限于储能机理,存在能量密度偏低问题,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大规模应用。如何通过比表面积调控、孔道结构设计和功能组分有效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财富和基础设施,当遭受地震、海啸等极端破坏的情形下,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供水管网系统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遭受破坏丧失供水功能时,不仅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对于灾后重建及社会生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供水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城市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反映,评估供水管网的脆弱性,发现脆弱部分,进而对脆弱部分进行改造,对
从钙钛矿作为光电材料所具有的光学和电学上的理化性质出发,分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自发明以来经历的研究历程。根据钙钛矿电池的基本结构,阐述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异质结型PSC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成本控制等方面需要改善的问题,同时基于这些问题综述目前部分中国研究者对于PSC的研究。
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推动了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开发以生物质和CO2为原料合成化学品的工艺成为热点,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这些工艺路线存在产物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反应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通过概念设计和工艺模拟建立这些工艺路线的生产模型,检验其技术可行性,进而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探索其能源消耗、经济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