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的进程在西方突飞猛进,不仅包括工业生产能力的狂飙式发展,也包括政治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水平在这三十几年来也得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我国已经到了现代化的起飞阶段。这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了这个时期的矛盾,才能继续走在现代化上升的通道,避免“拉美陷阱”。现代化进程可以理解为四个亚过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工业化;都市化。都市化即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西方传统的城市化道路显然不符合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国情,而我们只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才能胜利完成现代化建设,达成具有现代性的国家。本文以现代化的眼光观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在概念上对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分析,并都相应的提出了自己的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的拓展问题介绍。本文认为现代化就是通过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路径,使传统特性的社会逐渐衍化,最终要达成一个现代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定义是: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年龄、肤色、地区、财产、身份、宗教信仰等的公民,在享有政府部门提供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基本住房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方面具有大体同等的水平;而城乡一体化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相服务,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三者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表述为:现代化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现代化,最终达成现代性的城乡一体化。具体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属于现代化的起飞阶段,是现代化转型趋于成熟的关键,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是初级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的高级形式,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关系,达到现代化的关键步骤。文章第四部分解析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城乡严重分化现状的制度性障碍,从历史、现实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出现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社会的复杂原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的根源在于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政策遗留的弊病,包括严重阻碍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政策;当然现实原因就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仍然没有根本革新,在公共服务供给上仍是非均等化的政策机制,包括公共财政制度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二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不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公共财政制度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中不均,这种不均等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城乡之间的公共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的投入不均等。在最后一部分,本文从深层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实践模式创新、体系化建设来阐述了怎样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成城乡一体化。首先在制度改革方面,要废除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的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社会制度、建立相关立法保障、完善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中央现代化战略给农业以制度性支持;其次,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改变城乡待遇不同的分配格局,建立“普惠制”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符合社会正义的公共行政决策程序出台、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再次,本文提出了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中的创新:开设以“镇”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服务大厅以及检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系统方法,并认为应该继续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创新城乡一体化的模式,以达到我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最后,本文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国外经验,论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