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从百越部族和僚人一支到溪峒之民再到形成独立的民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桂黔地区。在快速城镇化、乡村旅游大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进程中,侗族建筑遗产保护充满挑战,风雨桥不断受到现代化进程的侵蚀、破坏,除风雨桥建筑自身外,其周边的景观也在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亟需加强民族乡土建筑景观遗产整理与保护利用工作。本文选择广西程阳八寨风雨桥为案例,通过现场实测、照片拍摄、深度访谈等方法,基于乡村聚落地理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研究风雨桥景观的选址布局和建筑艺术,研究结论如下:(1)该地区分布有7座风雨桥,多位于村寨水口位置,具有关锁风水、祭祀祈福、通行行商、游憩集会等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与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交织的景观空间。风雨桥景观具有形式美、精神美、社会美,蕴涵着侗族地域文化的审美艺术;(2)风雨桥遵循“适地适态”的布局原则,其选址布局考虑以下因素:遵循聚落肌理与环境布局、依村落形态而分布、考虑辐射更多的人口、考量水系宽度与弯曲程度、连接村寨主干道和重要的公共空间;(3)风雨桥景观空间营造是地域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从屋顶、桥面、桥跨和桥墩等四部分分析程阳八寨风雨桥的形制结构与营造技艺。风雨桥景观空间序列是收放有致的空间流线。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和实测风雨桥景观营建情况,系统研究风雨桥景观在选址布局、营建艺术的传统智慧,既为民族地区乡土建筑景观遗产保存保护和营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也为现代乡土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