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主权债务急剧膨胀,债务水平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新高,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债务上升势头似乎难以遏制。高债务有巨大危害:首先,它增加了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其次,高债务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Reinhart and Rogoff,2010a);最后,高债务会削弱一国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如战争或自然灾害等。 面临高债务的国家,会采用某些方式将债务降下来,但选择的方式却不同。通常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是债权人比较偏好的方式,而公开违约与隐形违约(通胀)也并不鲜见。弄清发达国家未来如何选择债务削减方式十分重要。首先,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可能会继续膨胀;其次,受债务困扰的国家会采用一切可用办法减少债务以防失控,了解削减方式有助于把握发达国家政策走向;最后,债务膨胀的直接后果是违约与通胀概率上升,这给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重大挑战。 但是,关于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削减方式问题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有三方面不足:一是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实证研究较少;二是相对于美国债务问题研究而言,跨国研究较少;三是1970年以后的短序列研究较多,长时期的研究较少。这三方面不足皆与数据的可得性较差有关。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Reinhart和Rogoff(2010b)建立的长达八百年债务数据库,使本文研究成为可能,但我们的研究与他们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差别是:他们专注于负债率与经济增长等指标的直接对比,通过将各样本点的负债率与经济增长等数据画在一个图上,得出高债务导致低增长等结论。而本文则偏重于对债务削减的考察,试图寻找影响债务削减幅度大小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包括:通胀差异是影响债务削减幅度大小的关键因素等。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将理论与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是因为,发达国家不是第一次面对日前的高债务问题。“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面临比今天还高的债务,但后来都成功将其降到了合理水平。我们研究了110年21个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试图从一个长周期内各国债务削减的实践中,去寻找答案。在总结经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和逻辑上论证了其合理性,以期待为未来观察发达国家债务趋势与政策走向提供一个参照。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其中核心结论包括: (1)如果将债务削减归结为两个因素的变化,即名义GDP增速与总体赤字率。我们研究发现,名义GDP的快速增长是债务大幅削减的主要方式,财政盈余对债务削减的贡献大多为负。如果将名义GDP增长分解为实际GDP增长和通货膨胀,我们发现,在幅度较大的债务削减历程中,通胀的贡献普遍高于经济增长。另外,名义GDP的波动也由通胀主导,名义GDP增长与通胀的相关系数高达0.95,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仅为0.48。 (2)通过考察实际GDP增长、通胀和财政紧缩三种削减方式的作用大小,我们发现,通胀差异是影响债务削减幅度大小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差异最小,财政紧缩介于二者之间。 (3)在债务削减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是适度通胀,而非恶性通胀。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适度通胀平均在4-5%左右,10%以上的通胀水平并不常见。另外,通货紧缩对债务削减非常不利,债务削减幅度较小的国家,大部分像最近20年的日本一样陷入了通缩。 (4)在债务削减过程中,适度通胀与金融抑制组合效果最好,即在通胀上升时,政府通过人为手段抑制利率上升,来达到削减债务的目的。“二战”后,适度通胀和金融抑制的搭配为美国债务大幅削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发达国家可能会持续面临高债务问题。我们认为,美日德法等大国违约的概率较小,因为危机时这些国家央行可以充当最后贷款人。各国会不同程度的依赖经济增长和财政紧缩来削减债务,但由于中期内经济增长等于潜在增速,政府难以左右,而财政紧缩在现实中又面临诸多障碍,所以发达国家想取得更大的削减空间,将主要依靠通货膨胀和金融抑制。 不同国家对债务削减方式选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适度通胀与金融抑制的搭配可能会成为未来美国削减债务的主要方式。日本债务利率已经很低,继续实行金融抑制的空间有限,日本政府今后可能寻求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通胀,以达到削减债务和走出通缩的双重目的。对欧元区各国来说,基于共同货币的原因,西班牙等国通过违约削减债务的概率较大,而德国与荷兰等国将更多依靠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来削减债务。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三点: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现有关于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削减问题的研究中,长周期跨国的研究非常少,这与数据不易获得有关,Reinhart和Rogoff(2010b)建立的长达八百年债务数据库,使本文研究成为可能。但本文的研究与他们不同。 (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理论上,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考虑了内债与外债的区分。另外,我们回答了一国如何在不同削减方式之间权衡取舍。方法上,我们将债务削减分为明显与不明显,并比较不同削减幅度幅度的特征,另外,针对同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对比分析、计量分析与贡献度分解三种方法,而且做了大量稳健性分析,使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大大增强。 (三)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本文在现有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包括:名义GDP快速增长是债务大幅削减的主要方式;通胀差异是影响债务削减幅度大小的关键因素;通货紧缩对债务削减非常不利,减债幅度较小的大部分国家陷入了通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