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博是汉代的一种用于娱乐的棋类游戏,时常见于文献的记载,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中也经常有实物出土。六博画像也是汉代画像的一大题材内容,常与宴饮乐舞等画像同出。另有与六博图像有关的博局镜、博局占、式盘等资料,为六博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实物资料、画像资料、模型和其他相关资料四类。六博是使用带有TLV纹博局和六箸十二棋的棋类游戏,六博一词不仅指这一游戏本身,也可指代对博这一行为,有时候也可以表示对博时使用的博具。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六博名称众多,六博、陆博、簙(博)、簺(塞)、博塞这些词语都是指六博。文献记载中的六博游戏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从考古资料来看,目前发现最早的六博实物是战国中期,因而博戏的起源时期应当在这之前的春秋时期或更早;两汉时期是博戏的兴盛时期,发现实物资料的数量最多,且分布的地域逐步扩大;博戏衰落于魏晋时期,魏晋以后不见。战国时期的博具由博局、棋子构成;秦汉时期的六博可以分为投箸的博和投焭的博两类,其博具的构成分别为博局、棋子、箸、筹和博局、棋子、焭、筹两种。六博棋子和焭的形制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而博局的纹饰则具有自己的特征。依据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博局的形制可以分为四类:中心位置为三个竖着的一字形符号的长方形棋局,四角方框与中心方框中间的位置上有一小圆圈的TLV纹博局,四角方框与中心方框中间的位置上有一直线相连的TLV纹博局,四角方框与中心方框中间的位置上没有图案的TLV纹博局。第一类博局出现和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地区,第三类博局似乎是由第二类博局演变而来。六博图像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分区的研究。六博画像的分布区域可以划分为六个区域:鲁南、苏北区;江苏徐州、皖北地区;河南洛阳、郑州区;南阳地区;陕北区;四川地区。这些区域的六博画像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也可以看到相互影响的痕迹。六博图像的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分析能够对六博图像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提供新的角度。六博画像出现在祠堂和墓葬内,出土位置一般位于侧壁或石棺侧板之上,又与宴饮图等生活画像或西王母等神仙画像同出。这说明六博画像既可以是对现实生活图景的描绘,也可以表示仙人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人们渴望升仙的思想。博局纹直接来源于博局,被借鉴使用于铜镜上;四川仙人六博图中的博局使用的是不同的图案,是从式图上借鉴过来使用的,与式盘同源。博局纹的意义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博局纹是对汉代人心目中的宇宙模式的模仿,是时间象征和空间象征的统一,体现了汉代人的宇宙观;除了具有这一象征意义之外,博局纹还有祈求吉祥、祛除不祥和沟通仙人的作用,因而可以被用于占测吉凶的博局占和祭祀仙人的用具之上。文献记载、实物资料、六博画像的丰富程度,不仅仅反映了战国秦汉时期六博之戏的盛行,更是描绘了这一时期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热闹的生活场景。六博常常与饮酒并举,六博画像也与宴饮图、乐舞百戏图等同出,这些表现现实生活场景的画像,共同构成了当时人们进行宴乐享乐的画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热闹的生活图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追求娱乐生活提供了可能,六博之戏才得以广泛传播;反过来,六博的盛行同时也说明了两汉时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六博使用者的身份,上至皇帝诸侯王,下至平民,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材料的分析,六博的使用者主要还是富人或普通官僚阶层,这说明六博在普遍流行的同时,使用者身份上也存在阶层的差异。而博局纹的使用则体现了其时人们渴望升仙的思想、宇宙观和阴阳五行的数术思想,同时也是两汉时期宗教信仰的一个表现。六博不仅是汉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汉代人的生活。对六博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对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