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鸿堂印谱》序跋是序跋题写者对印谱的阐释和综述,是掌握辑谱者、辑谱动机、辑谱过程以及乾隆时期印学审美和印学批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飞鸿堂印谱》所载序跋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第一,探究印谱序跋题写背景,总结出《飞鸿堂印谱》序跋的题写受徽商对篆刻市场的“援助”作用、印谱出版及题跋风气的盛行影响较大;第二,对《飞鸿堂印谱》不同版本中序跋收录情况进行比较,找出现存最善本,并对序跋作者数量做到整体关照,由此考证序跋作者及其题写缘由,得出序跋作者存在身份的多样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等特征;第三,结合《飞鸿堂印谱》序跋中所体现的文人篆刻心态,发现此时文人由视篆刻为“雕虫小技”改观至“技进乎道”的心态,原因在于篆刻自身所蕴含的艺术及学术功用;进而对序跋中所蕴含的印学批评深入探析,发现这一时期印坛中不仅存在以故作“烂碎”“混沌”为仿古的“做印”行为,还存有通过使用奇字、杂体篆和混合大小篆入印以达到标新的现象,另有印人宗法内涵“不明确”及创作出苟简谐俗、遗失古韵的作品等时弊;第四,研究《飞鸿堂印谱》序跋的价值与局限性,分析出序跋中所蕴含的印学批评价值在于为清乾嘉时期印坛的繁荣奠定基础,且印谱序跋所蕴藏的文献价值为印学史、印谱史提供补充,其局限性则在于序跋中存在大量溢美之词,将溢美成分加以界定,对于探究清乾隆时期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