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是指轻至中度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和(或)蛋白尿,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在病变过程中多数不影响其它脏器,平素无明显症状,且本病病程长,甚者长达20-30年不愈,既往观点认为本病演变规律多为病情稳定,预后良好,故未予以积极治疗。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报道及目前最新针对隐匿性肾炎的研究发现认为,隐匿性肾炎患者肾脏已经有病理损伤,且肾脏出现纤维化,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控制,部分患者(约20%-30%)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到尿毒症。因此,寻找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试验证实,中医药在防治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在十五攻关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按吕仁和“三型四候”标准进行中医辨证,以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为主要治疗方法,选用中药生黄芪、生地、女贞子、旱莲草、芡实、金樱子、仙鹤草、川牛膝、三七粉为主药并随症加减配伍,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其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性及机理。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纳入92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观察疗效评价指标有中医症候积分、尿红细胞数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安全性观察指标有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统计学应用统计软件使用spss17.0软件包,针对这些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的比较,主要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显示:(1)血尿型治疗组29例,临床控制6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9%;血尿型对照组22例,临床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27.3%;(2)蛋白型治疗组5例,临床控制2例,显效1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蛋白型对照组7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28.6%;(3)血尿兼蛋白尿型(混合型)治疗组16例,临床控制2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混合型对照组13例,临床控制1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30.77%。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中医药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能够有效改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低尿红细胞数量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控制隐匿性肾炎的病情进展,且本方法及所用药物安全性良好,是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可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