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由于小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使小肠疾病一直是检查的难点。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6年确诊小肠疾病的80例病例,分析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检查方法,探讨我院小肠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我院三种主要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对小肠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其诊断率。研究方法:纳入自2009年1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80例住院患者,这些患者经临床诊断(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胶囊内镜、消化道X线造影、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手术病理已确诊小肠疾病。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检查方法。比较消化道X线小肠造影、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胶囊内镜三种主要的检查方法对于小肠疾病总的检出率、确诊率。并根据小肠检查的不同适应症,分析我院三种小肠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1.80例小肠疾病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男女比为1.11:1,平均年龄52.32岁。临床表现为腹痛的有54例(67.5%),腹部包块42例(52.5%),贫血25例(31.25%),消化道出血35例(43.75%),消瘦33例(41.25%),腹胀11例(13.75%),腹泻8例(10%),食欲不振17例(21.25%),发热7例(8.75%)。2.80例小肠疾病患者中共包括肿瘤40例,占小肠疾病的大多数(50%),分别为小肠腺癌17例,间质瘤16例,淋巴瘤7例,肿瘤中以腺癌(17例,占42.5%)和间质瘤(16例,占40%)为主;另有炎症性疾病16例(20%),包括克罗恩病5例,非特异性炎症11例;还有血管畸形10例,憩室14例。3.80例患者中,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检查共20例,检出率为25%(5/20),确诊率为10%(2/20)。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共57例,检出率为80.70%(46/57),确诊率为52.63%(30/57)。胶囊内镜检查共41例,检出率为70.73%(29/41),确诊率为56.10%(23/41)。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胶囊内镜,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的检出率最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诊率上,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的确诊率最低,而胶囊内镜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确诊率相对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4.3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分别为非特异性炎症9例,克罗恩病3例,血管畸形10例,腺癌4例,淋巴瘤1例,间质瘤3例,憩室5例。其中炎症最多(12/35,34.29%),其次为血管性病变(10/35,28.57%),肿瘤最少(8/35,22.86%)。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的阳性检出率72.41%(21/29)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52%(13/25)(P<0.05),更明显高于消化道X线造影25%(1/4)(P<0.05)。5.54例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共发现肿瘤21例(38.89%),其中小肠腺癌11例,小肠间质瘤8例,淋巴瘤2例;炎症性疾病16例(29.63%),其中克罗恩病3例,非特异性炎症11例;血管畸形10例(18.52%),此外还有憩室9例。对于不明原因腹痛的病人,消化道X线造影诊断的阳性检出率(18.18%,2/11)最低(P<0.05),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与胶囊内镜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91%(29/44)和65.71%(2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以炎症性疾病及肿瘤多见,当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经胃镜、肠镜除外胃和结肠的疾病,或者胃镜、肠镜镜下表现难以解释时,一定要考虑到小肠疾病的可能。对小肠疾病的总体检出率和准确率,胶囊内镜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均明显高于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胶囊内镜可作为首选检查。随着各种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小肠疾病的诊断会更加完善,发现率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