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交往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师生交往研究有利于确立人是大学教育起点的观念,同时还能够增进我国大学师生彼此的进步与发展。本论文力求发掘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资料,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对社会转型背景中的师生交往进行全面的梳理,展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师生交往发展的脉络与线索。论文还结合具体的大学师生交往的实例,对师生交往在不同时间阶段中的类型、特点以及变化原因进行深入的解析。 通过查阅不同历史时期师生交往的期刊、著作文献等资料,论文对我国社会转型以来大学师生交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一些基本概念形成新的认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速度,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将之称为当代社会转型;大学师生交往在本文中被定义为,作为大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学术训练以及实践活动的情境中,使用语言符号或者非语言符号,在平等、民主、对话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相互影响过程。为了更好的对师生交往进行深入的理解,本文将大学师生交往划分为课堂内师生交往和课堂外师生交往。其中,课堂内交往是指师生在课堂这一载体中进行的各种交往活动,课堂外师生交往是指师生在课堂以外的场所进行的交往活动。课堂是师生进行交往活动中最传统、最主要的场所。而在课外时间里,师生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两种类型交往表现活跃。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内外的师生交往都离不开情感的交流,而情感交往是以往的研究中都忽略的一个问题,本文特别强调情感交流是师生交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师生交往的研究离不开对其交往发展源头的探究。我国自古代开始,师生间就存在形式多样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进行的历史考察,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师生交往的认识。因此论文第三章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对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大学师生交往状况进行了梳理。我国师生交往传统中,不论是师生间有意还是无意的互动活动,都丰富了师生交往的内容。其中古代书院师生互动最具代表性。书院讲会制度下,不同学者的思想得到交流,同时,还促进了师生间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关系的建立。近代以来,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多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高等教育在社会新旧两种势力的论战与交锋中努力生存。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与教会大学的师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师生交往活动。1949年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一度出现师生关系非常紧张、甚至是冲突的情况,这种现象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违背,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 第四、第五、第六章着重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师生交往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恢复、发展起来。高考恢复后第一批新生进入学校,他们给沉寂已久的大学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面对几乎停滞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国家教育相关部门着手恢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随之拉开了序幕。高校不仅调整了学校内部专业比例,还扩建了校舍、增修了图书馆。高校教材编写与出版工作也得到加强。我国高校实行的“单轨制”招生制度为稳定高效招生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年龄、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大学生具有勤学慎思、阅历丰富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趋势为师生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课堂内,师生课堂交往表现为动机单一化。师生在重新回到学校后,彼此都十分珍惜学习时光,饱含深情的进行课堂教学互动活动。为了更好提高学习效率,师生还利用课堂时间开展经验交流会。课堂师生交往活动中充满了真挚情感。同时,大学师生课外实践交往逐步步入正轨。实践活动中,教师凭借较高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学习、巩固了书本知识,还充分体会到实践活动的意义,便于学生挖掘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潜能。实践活动不仅检验了师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还锻炼了师生的意志,提高师生道德素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前进的浪潮中受到了巨大冲击。变换的社会条件给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带来新的问题,师生关系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裂痕。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高校产业化争论、高教扩招合并、高教收费制度、高教评估等给大学师生交往带来不小的影响。这一时期,大学师生自身发生的改变也是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之一。课堂内师生交往矛盾焦点在于教师权威与学生知识掌握间的矛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传统教学方式与生成性教学间的矛盾。大学课堂内教师授课仍旧以“讲授式”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气氛沉闷。尽管有的教师使用例如提问、讨论等方式教学,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师生课堂交往还出现了滥用交流媒介等问题。与20世纪70、80年代的大学师生课堂互动情况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师生课堂交往中掺杂了更多功利性目的。大学师生课外交往活动中出现了以科研为主的师生交往活动。科研交往使师生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合作动机多样化,二是学生参与活动形式多样化,三是智慧与情感的更加融合。实践活动交往是大学师生交往、交流的另一个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开展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师生实践活动中出现新的变化,表现在师生实践活动更加具有时代性,沟通手段多样化,师生交往目多样化。掌握实践技巧、获得教师的认可、功利性目的成为学生与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主要动机类型。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师生交往与以往相比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但是这些交往的特点、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独有的,其他国家师生交往同样会受到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了解其他国家的师生交往情况,有助于我们增加应对这些问题经验。因此,本文考察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学师生交往的情况。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不仅在经济实力上位居前茅,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也是备受世人瞩目。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美国师生交往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师生关系。在此情形下,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希望通过高校教育改革获得教育的进一步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大学师生间的互动和交往也在社会调整中得到缓解和增强。考察美国这一时期的大学师生关系对我国大学师生交往研究提供了横向的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师生发展是深刻受到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师生交往的类型发生了变化。而不同类型的师生交往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总之,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师生交往问题研究不仅反映了我国不同阶段师生间交往的类型、特点、变化原因,而且深刻折射出社会发展、变革的外部环境运行状况,对现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