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分布在中国云贵高原、大别山伏牛山区、浙江西天目山的7个潜在野生银杏(Ginkgo biloba L.)种群进行了系统地理学研究,分析了银杏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并探讨了银杏冰期避难所在和冰期后的扩散情况。 对银杏叶绿体基因组trnL-trnF、trnS-trnG、psbB-psbF基因间隔区和matK基因区进行测序,得到总长度为3676bp的碱基序列,共出现5个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很低(0.136%),这可能是由于冰期瓶颈效应的结果。共得到3种单倍型(HⅠ,HⅡ,HⅢ),出现频率分别为92%、2%、6%。单倍型为HⅢ的个体(3个)仅在金佛山种群出现,单倍型HⅡ(1个)仅在天目山种群出现。 在NCA分析中,巢式同一性检验结果表明金佛山特有单倍型HⅢ与其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联系;巢式距离格局表明,有限基因流在天目山特有单倍型HⅡ分布格局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NCA揭示的所有银杏个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格局为:祖先单倍型HⅠ分布范围广泛;各分布区之间基因流非常有限;金佛山将近50%的个体为同一特有种单倍型,扩散非常有限。 将本文3种单倍型matK序列与Genbank中检索到的3个分别来自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的银杏该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得到6种不同的单倍型;形成以中国银杏单倍型HⅠ为中心辐射的巢式支系图,各单倍型与单倍型HⅠ相差1-3个突变。这表明在单倍型HⅠ是祖先单倍型,中国还有未被发现的银杏单倍型或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很可能早已受到破坏而消失了。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银杏冰期后的扩散过程如下:金佛山是银杏冰期避难所之一,该地区银杏种群在冰期后一直未发生过大规模扩散事件;第四纪冰期中国有数个零星分布的银杏避难所,在一些避难所的个体移植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之后,一些避难所发生扩散、一些避难所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