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菌核病菌通过菌核在适宜环境中萌发产生子囊盘并向外弹射子囊孢子来进行病害的传播扩散及侵染。获得足够的菌核病子囊孢子是深入研究核盘菌致病机理及筛选抗菌核病的油菜品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自然条件中获取子囊孢子较为费时费力,因此需要研究菌核病菌的室内诱导萌发。已知的室内诱导产孢方法有多种,但是根据这些实验方法做出的结果与预期结果差别较大,萌发率较低,且不产生子囊盘,其中一些实验方法实施起来更是比较费时费力。本论文通过对比研究前人的方法,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培育、菌核萌发、子囊孢子诱导收集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探索和建立一套诱导油菜菌核病菌有性孢子产生的实用有效的实验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培养基对菌核大小、质地、数量及后续萌发影响本实验利用小麦、土豆、向日葵花盘、PDA等4种培养基来培育油菜菌核病菌,以期获得大量人工培育菌核。土豆作为培养基培育出的菌核多为不规则或长椭圆形,平均单粒菌核大小能达到1.02×0.39cm,质地饱满,数量多(每三角瓶能培育出600粒左右菌核),并且只有土豆培养基培育出的菌核能够顺利萌发产生子囊盘。PDA培养基培育出的菌核产量低(每皿约37粒),多为圆形或扁圆形上被菌丝,并且多数菌核不成熟,易碎裂,其培育出的菌核也是最小的(平均为0.45×0.16cm),在后续萌发实验中,其菌核无法萌发产生子囊柄,只会长出菌丝。小麦培养基培育出的菌核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圆形居多,多数菌核生长成熟,平均大小为0.72×0.28cm,其菌核只能萌发出子囊柄,并不能产生子囊盘,为无效萌发。向日葵花盘接种困难,且被杂菌污染,无菌核产生。2不同保湿材料对菌核4℃低温保湿诱导萌发率的影响本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菌株不经过4℃低温保湿诱导无法萌发产生子囊柄只会长出菌丝。本文用蛭石、石英砂、珍珠岩、灭菌土和棉花等5种具有保湿功能的材料对菌核进行低温保湿诱导处理,处理2个月。蛭石和珍珠岩对菌核的保湿效果一般,诱导期间菌核不会萌发产生子囊柄,并且容易长出菌丝。利用灭菌土对菌核低温保湿诱导期间,其内部易滋生杂菌,导致菌核腐烂,无菌核萌发出子囊柄并有大量菌丝生成。加水后的石英砂透气性能较低,只有部分菌核萌发产子囊柄,萌发率约53%。棉花锁水性能较好,容易灭菌,且透气性良好,在低温诱导期间,菌核极易萌发产生子囊柄,且萌发率高达95%。低温诱导期间的萌发均为无效萌发,只产生子囊柄不生成子囊盘,但低温诱导期间不产生子囊柄的菌核后期18℃常温诱导下也不会萌发产生子囊盘。3不同保湿材料对菌核18℃常温下保湿诱导萌发率的影响本实验中利用棉花、蛭石、珍珠岩、灭菌土和滤纸等5种保湿材料对结束低温诱导的菌核进行18℃常温下保湿诱导萌发,并置于光照强度略大于500Lux的环境中培养。利用滤纸、蛭石和珍珠岩这3种保湿材料保湿的菌核萌发结果相似,菌核只会萌发出子囊柄,并于3-5d后逐渐枯萎,无法产生子囊盘为无效萌发。灭菌土保湿的菌核在诱导萌发期间多数被杂菌污染腐烂,并生成大量菌丝,无子囊柄生成。同低温诱导时一样,棉花保湿性能最好,利用棉花保湿的菌核其平均有效萌发率达59%。4不同方法收集的子囊孢子数量及干燥性比较本实验采用子囊孢子的自然弹射、水洗法和真空抽气法等3种方法收集子囊孢子,结果表明,此3种收集方法都能采集到带有活性的子囊孢子。水洗法收集到的单位面积(0.01mm2)内平均孢子数目最多(21个),但是收集到的子囊孢子遇水后易萌发不便于保存。真空抽气法收集到的单位面积(0.01mm2)内平均孢子数目约为12个,仅次于水洗法,其孢子较为干燥,易于保存。自然弹射法收集到的数量最少单位面积(0.01mm2)内平均约为2个,干燥性一般次于真空抽气法。5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室内诱导方法的建立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建立了一套诱导油菜菌核病菌有性孢子产生的实用有效的实验方法:利用土豆培养基培育接种纯净菌株于20℃光照下培育大量菌核,并选用棉花作为保湿材料对菌核进行4℃低温黑暗诱导,处理2月。结束低温诱导后再利用棉花对菌核保湿并于18℃略大于500Lux的光照环境中保湿萌发,最后采取真空抽气法收集子囊孢子。经过多次实验,证明该套方法诱导油菜菌核病菌有性孢子产生的实用有效。